江阳区建区以来,城市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泸州日报记者 牟科 摄
◎ 泸州日报记者 李独懿 实习生 唐源
川江都市报记者 方霞
1月22日,在泸州市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将改革进行到底”系列新闻发布会江阳区专场上,展示了江阳区从1984年建区以来取得的发展和变化。
34年来,江阳区始终与时代同行,与改革开放同步,在拼搏奋进中开拓创新,在攻坚克难中砥砺前行,上演了沧海桑田的巨变,展现出化茧成蝶的美丽。34年来,江阳区经济总量从建区之初0.5亿元增长到2018年预计实现515亿元,经济的发展带动了综合实力、城乡一体、社会民生等方面的发展,这背后是江阳区一直不懈的坚持。
坚持——
发展产业,实现综合实力提升
江阳建区以来,全省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排名从2007年的第17位,提升到全省第11位,并连续保持了五年,连续三年被评为“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并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全省县域经济发展模范县”,先后获评“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区”“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
一连串的荣誉体现出江阳区产业的全面发展,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
“发展实体工业,我们要坚持‘3+3’原则。”江阳区经信局局长付兴国说,“3+3”即发展白酒、机械、建材三大传统产业与成长型智能终端、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三大新兴产业作为发展方向。
在泸州国家高新区江南科技产业园内记者看到,成规模的现代化新兴产业厂房交错林立,体现出江阳区产业发展的含金量。2018年园区主营业务收入突破300亿元大关,发展新兴产业的同时,白酒、机械、建材三大传统产业企业实现总产值292.23亿元。
白塔、城西、城南三大百亿级商圈扩容升级,华润万象汇、万诚国际中心、摩尔国际、欢乐汇等商业综合体更为江阳区注入新的活力,现代服务业日益扩大。位于佳乐世纪城欢乐汇的希尔顿酒店,在建成后将成为泸州的“新高度”。泸州佳乐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杨晓明表示,希尔顿酒店建成后将成为川南首家国际五星级酒店,将进一步提升江阳区乃至泸州的城市品质和服务能力。
作为三大产业之一,江阳区的农业也在发展中收到可喜的变化。“过去的农业以散户为主、以传统为主、以数量为主,现在的农业在逐步向规模化、专业化、局域化转变。”江阳区农林局局长罗杰说。
以董允坝为代表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提档升级,被评为“四川十佳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示范基地”。“江之阳”品牌被列入“全省重点培育10大区域公用品牌”,“江之阳”蔬菜实现了直供港澳。
坚持——
城乡一体,小县城变身主城区
作为泸州市的中心,江阳区的城乡一体化一直都走在全市的前列。2007年,江阳区被确定为泸州市统筹城乡发展唯一试点区,2011年,江阳区编制出台了“全域江阳”的总体规划,并以“十个全域”为统筹城乡的抓手。
城市组团同步扩展,城西、城南、沙茜、泰黄组团竞相发展,一批批过江桥梁、城市干道、下穿隧道、城市公园建成投用。公益设施、商业设施等功能配套更加齐全,绿地率提高到37%,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3.68平方米。
城市发展,集镇建设同时梯次推进,通滩、方山、“百镇建设行动”试点,方山文旅小镇、黄般“寨水一方”农旅小镇、丹林“梨海小镇”、分水岭“蔬式小镇”等一批特色小镇加快建设,农村面貌极大改善。
建区以来,江阳着力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消弭城乡差距、促进城乡融合与高质量发展。城镇化率由33.6%提升至84.1%,城市建成区面积从不到2平方公里扩展到83.2平方公里,城乡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江阳从一个小县城变成了名副其实的区域中心城市主城区。
坚持——
全域江阳,十大工程惠及社会民生
走进位于蓝田街道东升街的旧城改造安置小区,一栋栋崭新的楼房整齐的矗立在小区内,草坪、树木、篮球场、健身器械一切齐全。
江阳建区以来,区委区政府始终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以“十个全域惠江阳”推进城乡居民收入均衡化、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居民基本权益平等化。近6年来共投入资金300亿元,让城乡群众同享“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的美好生活。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84年530元增长到2018年预计实现39450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84年318元增长到2018年预计实现18271元。“全域全面小康”正在稳步推进。
同时,安全供水、用电质量、安全供气、住房保障等四大全域工程也全面推进,为全区居民提供更好的基础生活保障。
新闻推荐
泸州市卫健委发布儿科就诊夜门诊资源显示 城区儿童感冒 可到这7家医院看夜门诊
◎川江都市报记者周丽本报讯目前,流感已进入高发季节,昨日,泸州市卫健委发布儿科就诊夜门诊资源情况显示,泸州城区7家医院开...
泸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泸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