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赵燕荣 记者 梅影)和平时开庭不一样,法官和当事人面前放的是手机、动的是手指;但同步沟通、审理流程,又和平时开庭并无差别。日前,纳溪区法院借助手机微信,开启“指尖”办案模式,成功调解了一起跨省买卖合同纠纷。
据了解,在这起跨省买卖合同纠纷中,原告公司远在江苏,与位于泸州的被告公司自2013年起即有业务往来,期间签订了五份设备买卖合同,总价款为800余万元。被告验收合格后陆续支付了部分货款,尚余合同总价款的10%未付。经多次催收未果,原告向纳溪区法院邮寄诉状,要求被告支付尚欠货款80余万元。在和法官的联系中,双方均表示对尚欠价款金额无争议,但对支付时间产生了分歧。同时,原告公司表示路途遥远,到庭参加庭审,经济成本实在很大,公司目前经营困难,又值春运高峰,感觉难以承受。为了避免当事人千里奔波,节约司法成本,法官在当事人均同意及时调解的前提下,通过微信进行语言、图片、文字传输,进行当事人身份确认、权利义务告知、证据核实、意见征询,最后达成调解笔录,由到庭的当事人签字后,邮寄给另一当事人签字。
让司法服务搭上“微”桥梁,探索“指尖”办案模式,让司法便民无“微”不至。近年来,纳溪区法院在互联网时代下,引入“互联网+”理念,充分利用微信等新媒体,不断推出便民利民举措,既提高司法效率,又减轻当事人诉累,让群众切实感到便利。
新闻推荐
2019年1月中下旬,省纪委省监委会同省政府办公厅、省机关事务管理局、省纪委驻省政府办公厅纪检组成立3个调查检查组,对全省...
泸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泸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