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溪区护国镇梅岭茶园绿意盎然、风景如画。本报记者 牟科 摄
■王超明 本报记者 刘梅
进入特早茶采摘期,纳溪区白节镇团结村六组茶叶种植大户韩中华开始忙碌起来。二月天冷,常常是浓雾锁山。每天,他和妻子早早戴上斗笠上山劳作。这片茶山,近期内每天能给韩中华带来近1000元的现金收入,韩中华和妻子及茶农们的说笑声回响在茶山里。
纳溪区温润适宜的气候孕育了全球同纬度发芽最早的茶树,已荣获“中国特早茶之乡”“中国名茶之乡”“全国十大魅力茶乡”“全国特色茶旅资源区”等称号,被农业农村部评为南亚热带名优早茶基地、入选四川省20个茶叶重点县(区)之一,在全国重点产茶县(区)中排名第60位,已列为四川省特色效益农业茶叶发展核心区。将片片绿叶变为“金叶”,纳溪区正在走一条特早茶扶贫之路。
从贫困户“蝶变”为致富带头人
“嫩叶要提手采,不宜捋采和抓采,要保持芽叶完整、新鲜、均匀。”一早,纳溪区大渡口镇太和村第一书记张希孟像往常一样,来到该村九组脱贫户宗国华的茶叶基地,向其传授茶叶采摘技术。4年前,宗国华还是村里评定的贫困户。
“在我最困难的时候,政府帮我免费栽种了10余亩茶叶,并全程提供技术指导。现在茶山开始赚钱了。” 虽然时隔多年,每当谈及此事时,宗国华都感动不已。
今年,宗国华的10余亩茶投产,预计纯收入有好几万元。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以及在镇干部、村干部和帮扶干部的帮助下,宗国华摘掉了“贫困户”帽子。2018年,他被纳溪区政府评选为“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尝到茶叶种植甜头,宗国华认为:“找对了项目,就有机会致富奔康。”他决定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
“我们根据脱贫户的自身需求、自身能力,引导激发其自力更生。”张希孟说,镇、村重点在茶叶种植资金、技术、营销上进行全方位帮扶,让贫困户一是通过产业致富、二是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算富。” 这也是纳溪区对贫困群众的郑重承诺。这几年,纳溪区以“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为契机,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按照“龙头企业+专合社+基地+农户”发展模式,积极引进上规模、有实力、前景好的龙头企业10余家,支持龙头企业连片发展茶叶基地30万亩,带动了20万茶农增收致富。
(下转第二版)
新闻推荐
◎余志有川江都市报记者方霞本报讯20日,泸州市司法局完成人民监督员选任管理制度改革后的首次人民监督员年度考核工作,田甜...
泸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泸州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