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朱虹
实习记者 陈相竹
网购时代,消费者足不出户就能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网购商品从低价产品到高端奢侈品应有尽有,大到家具电器、小到文具纸笔。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由于受到网购的冲击,实体文具店生意普遍不景气,不管是精品文具店还是老式文具店都面临生存压力。一些文具店老板反映,如今的生意不好做。
竞争激烈 校园周边文具店“丛生”
近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市内几所学校周边除了餐馆外,最多的就是文具店,有传统经营模式的老式店,也有走精品经营模式的新型店,有的校园周边有10多家文具店。
网购让曾火爆一时的精品文具店受到不小冲击,经常出现店内营业员比顾客还多的现象。泸州十五中附近的一家精品文具店店长告诉记者,店里的一些大型布偶、精致摆件等的价格都在百元左右,网上同样商品的价格会便宜至少一半。由于价格原因,导致有些礼品在店里囤积了近两年。
泸州天立学校附近一家老式文具店老板说,店里卖的都是价格便宜、需求量大的文具。往年开学季,店里一天的毛收入能达到3000元,平时毛收入也有三四百元,今年最高一天毛收入才1000元左右,平日也就一二百元的收入。
正在泸州高中读高三的胡思婷说,开学前,她就在网上把所需文具都挑选好了,网上的文具样式多,而且十分便宜。泸州十五中初二年级学生王晓雨说,她以前送同学礼物都喜欢在文具店里挑选,现在基本上都是上网淘,不仅价格便宜,而且下单后几天就到了。
精品文具店
平价化、超市化,打出体验牌
如今,精品文具店以店面装修规格高、经营上档次为主,再加上精致的文具、礼品,吸引着对生活品质要求高的消费者。精品文具店一般分为两类,一是校边店,二是办公店,校边店的主要消费群体为学生。
如今,在网购的冲击下,许多精品文具店各出奇招,改变原有经营模式,打出“体验”牌,以平价化、超市化来吸引顾客。
记者在泸州天立学校附近的一家精品店看到,店内物品摆放改为超市布局,每种文具、礼品等分区摆放,明码标价,学生自己挑选完后到总台结账。该文具店老板告诉记者,商品价格实惠,趋向平价化,与从网上购买相差不大,学生可自行试用和体验,比网上购买更放心。
在泸州高中附近的一家精品文具店里,专门开辟了课外辅导书籍专柜。店里一边放置文具用品,一边是课外书籍专柜,旁边还摆放有凳子供学生们看书。正在看书的朱丽文说,这里装修有格调,老板服务态度好,不少同学都喜欢来这里看书,顺便也买些文具。“书籍专柜开设以后,对文具店生意的帮助很大。”该店店长陈静说,体验式购物是实体店的优势之一,可好好利用。
老式文具店
“学生需要什么,我们就卖什么”
学校附近的老式文具店,因为不在商业街等繁华地段,租金相对较低,售卖的文具价格也较便宜,文具用品基本上是零损耗,总投资不高。由于这些店的客源比较固定,尽管受到网购冲击,但不少老式文具店经营者还是没有改行的打算。
一些高三学子表示,他们每天都在刷题,一支笔和一个草稿本用不了两天就没了,二三元钱的东西不想网购,一般就在街边文具店购买。
面对市场的竞争,老式文具店也开始多样化发展。记者走访发现,许多文具店并不是单一的卖文具,间杂着销售其他商品,如副食、手套、围巾、学生喜爱的小人书等,有一些店还开设了复印、打印服务。
在泸州十五中旁的一家老式文具店里,每天放学后都围了一大群学生翻看小人书。“学生需要什么,我们就卖什么。”一文具店老板说,凡是适合学生用的东西都进来卖,只有多样化经营,才能拥有一席之地。
新闻推荐
雷世界调研指导泸州市机构编制等工作强调 “既改得好也干得好”高质量完成机构改革任务 杨林兴出席汇报会
本报讯(记者肖婷)昨(12)日,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编办主任雷世界一行到泸州市调研指导机构编制等工作。市委副书记、市长杨林兴出...
泸州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泸州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