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泸州 今日泸县 今日合江 今日叙永 今日古蔺
地方网 > 四川 > 泸州市 > 今日泸州 > 正文

党员亮身份捐30余万元修公路 ? 记纳溪区护国镇老党员唐元伦

来源:泸州日报 2019-10-23 08:59   https://www.yybnet.net/

■吴崟 本报记者 李界

“退休工资每月2208元月,修路共花费32.56万元,修通了1200米泥结石路,涉及19户118名群众。”纳溪区护国镇朝阳村二组75岁的老党员、退伍军人唐元伦说起修路脱口而出。就是这位年过花甲的老人,在护国镇开展“共产党员户挂牌”亮身份活动中,毅然用一生积蓄,践行了一位共产党员的承诺,书写了一份不忘初心的答卷。

必须修路

为了不留遗憾

1944年出生的唐元伦,22岁时应征入伍,26岁时在部队入党,退伍后在大队和企业工作20多年。退休后,按理可颐养天年。然而一直以来,唐元伦都有一个心病,那就是从村上还没有公路修到家门口。“四老辈,从岩坡头到王厂沟(均为小地名),也就1公里多,但要修路估计40万元都不够。您是党员,还是老协会会长,又有威望,只有您出面,看有希望没得。”住在隔壁的侄儿唐永其对他讲的一席话,更让唐元伦心里修路的念头呼之欲出。

没有公路,再好的产品也卖不出去。唐元伦和村“两委”干部一起,到镇上寻求帮助。但是,断头路的续建并未纳入各级道路交通规划和实施范围。“要续建这段初步预测约1500米的断头路,还是得靠群众想办法解决。”镇上交管站的干部遗憾地告诉唐元伦。随后,唐元伦多次和涉及这段路的群众商量,是否以集资的方式进行建设?周围的18户群众开始很热情,可一听说需要集资30万元,又都打了退堂鼓。

没有纳入政府规划,群众又不愿集资,路还修不修?唐元伦思前想后,下定决心:必须修路,为了不留遗憾!今年正月初六,唐元伦在饭桌上,就修路的事与家人商量:“哪怕是拿出全部积蓄,我一定要修这条路!你们一定要支持我!”“爸,您这么大年纪了,别操这份心吧。”“如果有人牵头修,需要出多少钱我们出就是,您就别操这份闲心了。”儿子女儿纷纷劝说。听完家人的劝说,唐元伦把事先准备好的修建公路路线走向、赔产预算、资金来源、工程建设中可能存在的矛盾等资料作了说明,还对身体情况、生活条件等做了分析。最后,老伴的话一锤定音:“这事你要是干得起,我都出2万元私房钱。”

我是党员

工作让我来做

全家人达成一致意见后,正月初八开始,唐元伦对沿线田、土、坡涉及的农户进行走访座谈,听取大家的意见。

让唐元伦暖心的是,几十次的走访里,绝大多数群众都对他捐资修路的行为给予实际支持。“四伯爷,田土我支持您,不谈钱的事。”一组村民唐礼良如是说。不少村民都放弃占地补偿,纷纷表示支持。修路涉及国土所、交管站、林业站、派出所等的相关手续,一应绿灯通行。大家纷纷表态:尽管没有项目,但您主动修路,政府肯定要给予大力支持。

有人支持,但也有那么几位群众不理解。这时村里的党员带头站了出来。

朝阳村一组的张安秀,因附近有公路可供通行,因唐元伦修路可能占她家的地,于是提出绕路修的要求。一次次做工作仍说不通的情况下,退伍军人熊永先前往说服:“你家的地是修路必经之地,这事你得支持。占的田土、竹木,直接现钱赔你。”公路途经二组夏子荣家,一丛竹林要价5000元。党员唐元芳从中协调:“这样吧,夏老你高姿态,3000块钱行不行?”夏子荣点头同意。

从正月初八到正月二十八,短短21天时间里,在镇、村领导的见证下,唐元伦和朝阳村一组、二组村民小组长一起,就田、土、坡产权户现场丈量、计数,按议定好的单价补偿,一次性到位签字下印。

发挥余热

为乡亲们做事值得

“唐老,全区试点,在咱们镇开展‘共产党员户挂牌’活动,您是咱们朝阳村老协会会长,又是老党员,现在给您挂牌亮身份,您可得支持村上工作哦。”4月8日,朝阳村党支部书记杨晓红,将一面金灿灿的共产党员户的贴牌送到唐元伦家里。“要得要得,都是我们共产党员挂牌,就要为家乡做力所能及的事。”“您捐30多万元修路,大家都感激您呢。”杨晓红竖起了大拇指。

4月10日,岩坡头至王厂沟公路在村组干部和周边群众投工投劳下,一期工程全长1200米,占地约7.08亩,耗时25天完工,唐元伦一家累计投入26.98万元。随后,第二期工程卡片石,从7月6日至8月8日,历时33天,共拉运片石58车,二期工程投入5.58万元。

两期工程一共花费了32.56万元,其中,唐元伦拿出了自己全部积蓄14.06万元,但修路离不开家里人支持:在外地打工的大女儿和小女儿出了6万元,在云南上班的二儿子出了10万元,老伴凑了2.5万元,一家人鼎力支持,铺出了这条贯穿朝阳村一组、二组的平坦泥结石路面。

路修好了,大车小车能直接进来收货载人了,唐元伦的义举得到周边群众的交口称赞。“这条路是乡亲们对交通便捷的期盼。”唐元伦常常对周围的人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能发挥余热余光,为乡亲们做事值得。

路在脚下。远方,承载的是希望,是梦想。

新闻推荐

扶贫菊花开出好“钱”景

村民在采摘金丝皇菊。□廖胜春特约通讯员金其云文/图“春栽一片苗,秋摘万朵菊。”10月20日,在泸州市纳溪区打古镇...

泸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泸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党员亮身份捐30余万元修公路 ? 记纳溪区护国镇老党员唐元伦)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