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通了,柚子好卖。
□张媛 吴崟
特约通讯员 周超文 文/图
“今年村里通往柚子基地的2.5公里路硬化了就是不一样,我们种植的柚子摘下树就能卖上好价钱,老板都抢着上门收购,连湖南、江西和贵州都有好些个老板开着四桥车来收购!”11月2日,在泸州市纳溪区护国镇洋房村3000多亩柚子园里,65岁的柚子种植大户陶明业一边忙着将运送到公路边的柚子装袋,一边高兴地介绍。
洋房村是护国镇的一个小村子,但近些年该村的柚子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全村柚子种植面积超过3000亩,产量超过3000吨。过去,柚子基地靠一条狭窄的2.5公里土路和山外连接,群众卖柚主要靠人背马驮推车拉,走路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两脚泥”,交通十分不便,每年柚子成熟季节也不能及时运出山外交易,年年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柚子卖难现象,严重制约了全村群众脱贫奔康进程,也严重打击了群众种植管护柚子的积极性,洋房村的群众可谓是“守着‘金蛋蛋’,过着穷日子”。“护国镇因是乡场,赶集的时间早,一般到上午11点左右就散场了,我们洋房村到镇上有近10公里的路程,要卖柚子,早上两三点钟就得肩挑背驮地出山赶时间。”洋房村党支部书记龙小芳告诉笔者。
2018年,洋房村抓住产业扶贫公路建设的契机,把修通2.5公里产业公路作为村里的大事来落实,村民不但投工投劳,在修路占用土地上,村民二话不说,不要一分赔偿。尤其是需要搬迁果树时,村民非但不要赔偿,而且还自己出劳出力自行搬迁,确保这条进入3000多亩柚子基地的公路在短短三个月时间里就全部硬化通车。
洋房村三组村民陶明业种了5亩地共200多棵柚子树,往年由于路不通,果树既不管护,也不采摘外卖,自家吃不了的就任其掉落、烂在树下。当龙小芳带着村农技员走家串户要指导村民科学种植柚子时,老陶却直摇头:“路不通,种啥都白扔。”
修路工程一启动,老陶马上就改了主意,不但驾驶着新买的三轮车从早到晚帮忙拉沙垫土,还主动加入村里新成立的果树种植合作社,并且还承包了外出邻居家中的3亩地扩大柚子种植。如今,2.5公里柏油路面已经开通,村里的3000多亩柚子立时变成了人见人爱的“金蛋蛋”。这条产业公路硬化通车,不但帮助洋房村突破当前的发展瓶颈,也为该村柚子产业带来新一轮跨越式发展。
在洋房村党群服务中心的一个柚子收购点上,来自湖南怀化的收购商李福伦告诉笔者,洋房村空气好,山泉多,“喝”着山泉水长大的柚子香甜无污染,拉回湖南怀化很抢手,别看一车有20多吨,顶多卖个10天半月就没了。以前没修通公路时别说雨天车子开不进村来,就是晴天都要小心翼翼,或者不进村,因为装多了害怕车辆发生侧翻事故,装少了又根本赚不到钱。现在公路硬化后,外地老板不但都争着到村里收购,担心下一次卖完了,还预交了订金。
因路而兴,因路致富。为实现持续致富增收,今年,洋房村干部群众将目光投向了发展更长效的乡村旅游业。有特色柚子产业作支撑,坐拥明月山自然风光、适宜康养避暑的气候条件,盘点家底后,洋房村已着手制订生态乡村旅游发展规划。“靠近公路,视野开阔,环境也好,以自己家的地理位置,开个农家乐正合适。”听说村上准备发展乡村旅游业,陶明业也有新打算,“以前,自己的柚子都是挑出去卖,卖不上价不说,还得耽误一天的工夫。现在路修通了,我的农家乐办起了,不但柚子不出村就能卖好价钱,地头种植的蔬菜、塘里喂的生态鱼和家中养殖的生态家禽,统统都在家头就卖钱了!”
新闻推荐
红星幼儿园的孩子们上体验课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主城区“入公办园难、入民办园贵”问题较为突出,学前教育成为...
泸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泸州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