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曾念
“戴好口罩,先来测量体温。”在泸州客运中心站进站安检口,文明劝导员宋女士正用体感温度计挨个为旅客测量体温。
按照泸州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一级响应要求,所有司乘人员必须佩戴口罩,对不佩戴口罩的乘客予以拒载;城市高速路口等地设置联防联控检测点进行体温测试。1月29日上午,记者前往客运站、高速路出口,了解相关措施落实情况。
检测:为每一名旅客测量体温
“亲爱的旅客朋友们,由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严峻,需要大家的支持和配合。如果您有感冒发烧、胸闷、呼吸困难、咳嗽等不适症状,请主动告诉我们。”泸州客运中心站安检口处的小喇叭不停重复着这句话,提醒旅客主动配合。
目前,泸州客运中心站部分班线相继停运,人流量相比平时大幅减少,因此,两个入站候车通道只保留了一个。宋女士告诉记者,几天前,旅客进站就需要测量体温,“从今天开始,旅客必须佩戴口罩才能进站。”
“不仅是进站乘客,每一名到站旅客也需要进行体温测量。”泸州客运中心站站长唐平说。
同一天,在厦蓉高速公路泸州收费站检测点,龙马潭区中医医院医务人员王艳也在对旅客进行体温测量。她从正月初一开始就已经到岗。
除了医务人员,同在检测点的还有龙马潭区的交警、民警、后勤保障人员。龙马潭区交通运输局工作人员张世界告诉记者,该检测点主要检查过往车辆、人员是否带有活禽,通行人员体温等。检测人员三班倒,24小时不休班,每班有15-20人在岗,对进出泸州的旅客实时监测,筑牢“战疫”交通防护墙。
处置:体温异常者及时隔离送诊
泸州客运中心站安检口一旁设置了义诊点,若进出站旅客体温高于37.3摄氏度,将交由该义诊点专门的医务人员再次确认。“如果旅客确实存在体温异常情况,将及时隔离,由医务人员根据相关情况作处理和后续工作。”该义诊点值守人员王屿说。
记者注意到,客运中心站内工作人员全部佩戴了口罩,进站口、服务台等处疫情防控知识醒目。站内公共区域每天早晚各消毒一次,座椅、卫生间等旅客接触较多的地方,增加消毒频次。车辆进站要洗车、喷洒消毒,车站站场每天由专人用喷雾设备进行不间断消毒。
厦蓉高速公路泸州收费站检测点也设置了初检区和复检区,若初检时发现乘客体温过高,则引导车主开往复检区再次检查。冬季室外温度较低,许多车主因为开空调等原因导致体温较高,若在复检区再三测量后体温仍旧过高,将及时隔离、就诊,并登记上报。
此外,该检测点重点关注湖北进泸车辆,发现此类车辆,将登记车主姓名、身份证、电话号码等信息,劝说车主尽量不入城,并上报龙马潭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虽然进出的车辆多,工作任务繁重,但旅客都很理解配合,工作开展比较顺利。”张世界说。
“这个检查很有必要,虽然麻烦点,会耽搁点时间,但这样大家都更放心。”驾驶员李先生对检查工作表示支持和理解。
市交通运输系统
多举措助力疫情防控
本报讯(左庭立 记者 肖婷) 日前,市交通运输系统安排部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筑牢泸州交通“战疫”防线,保障全市人民生命安全,全力以赴做好防控工作。
泸州交通成立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指挥部下设办公室,三个小组联动负责日常推进工作。市运管局、市航务局等成立了防控领导小组,制定了工作方案,将防控工作布置到各区县、传达贯彻到每个运输企业。组织公交车司机、的士车司机、运输企业负责人进行培训,强化从业人员防控意识。
泸州交通在机场、国省干道、高速公路重要卡口、公交场站、客运站、港口码头等进出人员集中的点位设立69个检测点,每天分三班全天候监测,并与卫健部门联动,发现发热症状和疑似病人立即隔离送诊。成立区县交通防控疫情工作组,对各区县国省干道、高速公路、公交场站、客运站、港口码头的监测监控实行全方位指导。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制度、明确专门工作小组负责信息报送和应急联络工作。建立两报告(疫情报告和零报告)、三日报(防控工作日报、联防联控日报、督查工作日报)等机制,实现信息畅通、情况精准。
泸州交通还与宣传、公安、卫健等部门联防联控,及时向运输企业公布各区县卫生和疾控部门电话,建立疫情应急处置联动协调机制。
目前,全市已调配客车100辆、货车20辆用于应急运输保障,加强防控物资筹备。同时,督促、帮助客运站、机场、码头等交通运输企业筹备医用口罩、温度计、消毒液、洗手液等防护用品。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阮春华1月22日下午2点,GX8932号航班从兰州起飞,目的地是泸州。几乎同一时间,闵小洁出发前往泸州云龙机场。她要在...
泸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泸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