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肖婷
2月8日是中国传统的元宵佳节,在这个阖家团圆的日子里,泸州公交265路车驾驶员姜兰和在泸州市人民医院急诊科做护士的妻子梁晓凤却双双坚守在各自的岗位上,过着这个不平凡的节日。
早上7点过,收拾完毕的姜兰出门上班。这个时间对于他来说,已经算是“晚起”了。“最近因为疫情,发车都比较晚,按照正常情况,我5点过就要起床,6点过就得到岗。”姜兰说,“前段时间因为新冠肺炎疫情,公司减少了公交车的发班量,相对平时来讲,每天发班的时间晚一些,发班的趟次也少了。乘客很少,这是我过得最清闲的一个元宵节。”
同一个时间点,妻子梁晓凤也出门了。10多分钟的车程,梁晓凤到达了医院,换好防护服,开始一天的工作。
上午8点过,姜兰到达龙驰路公交首末站。按照安排,当天他协助进行车辆消毒。与此同时,梁晓凤接诊病人,忙得不可开交。疫情当前,谁也不敢马虎。姜兰仔细地清洁车上的死角,避免病毒藏身于此;梁晓凤则详细了解每一个病人的情况,遇到发热的病人,她和同事还要专门将病人转移至分诊发热门诊做进一步处理。
一天的工作时间过得既快也慢。下午5点过,姜兰完成了手头的工作,先回到家中,开始准备晚饭。姜兰给妻子打了个电话,问她几点可以下班回家。“正常情况她7点半左右就回来了,但要是遇上突发情况,就不知道几点了。”姜兰说,“今天过节,再晚我都等她吃饭。”
下午5点半,忙了快一天的梁晓凤终于得以喘口气。这个时间点接近下班了,如果这段时间内没有急诊,那她就可以早些回家。“之前就准备了好多东西在冰箱里放着,一会儿回家拿出来做顿好吃的。”梁晓凤说。
今年元宵节,姜兰夫妇不能再像往年那样与亲人围坐在一块儿庆祝。因为疫情来临,夫妇俩觉得他们每天都要接触大量人群,为了家人的健康,他们将6岁的女儿交给父母照顾后,便搬到了其他地方居住。这也是女儿这些年第一次离开父母,别说孩子不习惯,夫妻俩也舍不得。
“我们每天都给女儿打电话,有时候还跟她视频。”梁晓凤说,离开了他们,女儿也会吵着要找爸爸妈妈。
“虽说女儿很懂事,但有时候也得哄一下。”姜兰说。
这个元宵节,没有了女儿在身边,夫妻俩觉得清净了些。对于未来,夫妻俩有个共同的心愿,就是希望疫情能快点过去,能够早日和女儿及父母团聚,一家人热热闹闹地吃顿饭。不过,夫妻俩眼下还得站好各自的这班岗,携手投身这场战“疫”。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梅影)在当前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时期,市博物馆严密防控,全力保障人员、文物和场馆安全。疫情发生后,市...
泸州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泸州,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