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帮学生提行李
红外线测体温
有序排队
校长李强帮学生提东西
认真登记
◎川江都市报记者 王彦容 摄影报道
没有拥挤,没有喧嚣,也没有热烈的拥抱……4月7日,泸州市初三学生开学了,记者在泸州七中城西校区看到,今天的开学现场与往学期相比,有点“冷清”,但是一切工作井然有序,学生与学生之间,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思念、关心、关爱并没有因为“1米距离”而有所减少……
上午8:10左右,记者在泸州七中城西校区的前校门外看到,大约有20多个学生准备进校门,校门外几乎没有护送的家长,孩子们规范佩戴口罩在班级指定区域排队(间隔1米),通过校门口红外线测量体温,消毒,走进校园……
据介绍,上午8:00—10:00都是孩子们的入学报到时间,每个学生需要填写上交一表一书,即《每日健康记录登记表》和《返校安全承诺书》。随后,泸州七中对该校1100余名初三学子(城西校区700余名,江城校区近400名)采取分班,分批次,分校门错峰入校的方式,让入学现场秩序井然,无任何拥堵。
记者看到,入校门时,每班一列,地上有明显的标记,学生们排队等候时都保持1米距离,非常有序。七中党支部副书记欧成利告诉记者,走读生入校从前校门入,住校生从后校门入,因为从后校门进宿舍距离更短,路更平坦更方便。
“赵老师好!” 8:40分左右,在后校门,一位男生走进校门就看到了他想念的赵泉老师,情不自禁地想上前拥抱,赵老师立即微笑制止,然后伸出右手,给了一个真诚的击掌,左手随即自然地接过学生的行李,边走边嘘寒问暖……一个个真挚的笑容,一个个没有抱在一起的拥抱姿势,像父母一样为学生们搬运行李,整理内务……老师们迎接自己久违的学子的每一个瞬间都很美很暖很有爱。
“这段这时间,学校的领导和老师们都很辛苦,除了上网课,还提前到校做好开学准备工作,对校园进行全面‘消杀’,准备防疫物资,了解学生的身心健康情况;今天到校帮学生们搬运行李,整理内务……”副校长罗文燕告诉记者,10点报名结束后,各班班主任将给学生讲解在校安全防疫的具体事项和要求,11:00进行大课间和就餐的实操演练……下午主要是入学检测,了解学生的网上学习情况,为老师们接下来的教学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参考。
初三12班的余柯涵告诉记者,这是她人生中最长的一个寒假,早就想念校园,期待开学了。“我想念班级里浓郁的学习氛围,喜欢同学间的交流、帮助与竞争,所以今天重返校园很开心,也差点拥抱久违的老师和好友,但是忍住了。”余柯涵说,对于下午的考试,她还有一些小紧张,毕竟网上学习感觉不踏实,而中考在即。
“为了今天的返校复课,学校做了充分的准备和全方面的预设,今天开学现场的规范、有序也比我预想的好。”看到校园里和谐的开学画面,校长李强总算稍微松了一口气。这个特殊的漫长的寒假,李强基本上没有休息,除了忙学校基础设备设施的建设、完善,体育场的维修维护等常规工作外,还带领全校师生从思想上、行动上防疫抗疫,做好网上教育、教学工作。开校前夕,又作为江阳区教育和体育局指导下的疫情防疫防控样板示范学校,精心准备,多次开展“复学复课一日常规”全真模拟演练。
卓越争先,悦行不息。在这次战役中,泸州七中周密部署,精细准备,整个规范、有序的复课实践,给泸州市各学校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本。
新闻推荐
□周洁本报记者李家平文/图作为泸州市第一批复工的城建重点项目之一,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严峻且没有任何样本可以借鉴...
泸州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泸州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