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面锦旗背后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每一封感谢信的字里行间,流露出的都是一段真情。
4月11日,在泸州市精神卫生中心老年科,患者家属张阿姨把一面写着“压疮良仓、精准配方”的锦旗交到科室医护人员手中,同时,还将一封打印好的感谢信挂在办公室的墙上。而这封感谢信和锦旗,早在去年11月就已经制作好了,受疫情影响,今年才送到医院。
春风化雨润无声,医患故事溢温情。在纸质信件越来越少、传情达意离不开手机的今天,患者依旧用这种最质朴的方式表达内心的感激。
泸州市精神卫生中心老年科成立18年来,已记不清收到了多少封感谢信、收到过多少面锦旗。在这些信件和锦旗的背后,是医护人员精心呵护每一名患者的故事。曾刚
压疮良方,让患者重获新生
4月11日上午,家住江阳区百子图某小区的张阿姨将一面写着“压疮良仓、精准配方”字样的锦旗送到泸州市精神卫生中心老年科,并握着科室主任李春华的手激动地说:“感谢全体医护人员,是你们无微不至的照顾,让我丈夫重获新生!”
张阿姨说,丈夫谢某某多年前因脑溢血致瘫痪卧床多年,后来继发严重褥疮。由于长期卧床,其骶尾部褥疮尤为严重。为此,家里曾送他到泸州市各大医院辗转治疗,但收效甚微。
在求医过程中,朋友告诉她,泸州市精神卫生中心老年科在医养、护理方面很有经验,不妨带着病人去看看。
2019年9月中旬,张阿姨在泸州市精神卫生中心老年科为老伴办理了入院手续,从那时起,丈夫的医疗、养老就交给了医院,作为妻子的她只是偶尔去看看。
在老年科病房,已经卧床多年的谢某某依旧不能说话,但精神面貌却和常人差不多。
据李春华介绍,为使治疗护理措施及时到位,从病人入院开始,科室医护人员每天精心地为老人换药,逐步清除创面坏死组织,清洗引流脓液,消毒,包扎敷料。同时做好防压疮护理,定时翻身,防创面受压,保持敷料干燥,密切观察创面情况,创面较多渗液时及时更换敷料……
“在这个处理工程中,医护人员还要承受创面发出的难闻气味。”李春华说,有时候忙了一上午,中午饭都吃不下。为防止伤口感染,护理人员坚持每天为老人翻身护理,并做好记录。经过半年来的精心护理,老人褥疮已经完全治愈。
张阿姨说:“老伴刚入住泸州市精神卫生中心老年科时,焦虑与不安,但看到医护人员和蔼的态度、贴心的关怀后,他放心了。老年科全体医护人员以病人为中心,以高度负责的敬业精神,耐心护理,尽力满足家属的要求,让我们十分感动、感激。”
因医务人员精湛的医术和精心照料,3个多月后,谢某某身上的压疮顽疾终于痊愈。
医院有“温度” 病人“好口碑”
这样的温情故事,经常在泸州市精神卫生中心老年科上演。医护人员用有“温度”的呵护,换来了患者的“好口碑”。
那么,泸州市精神卫生中心老年科的“魔力”在哪里呢?
据了解,泸州市精神卫生中心是一家国家二级甲等医院。2002年,医院针对老年慢性病患者专门开设了特色科室——老年科,设置70余张床位,目前已是一床难求。
与普通医院老年科不同,泸州市精神卫生中心老年科不但能治病,还具备养老功能,为老年患者提供医疗护理及生活养老为一体的特色服务,经过18年的努力,医院已探索出一条“医养结合”的发展之路。
据李春华介绍,老年科主要收治各种老年慢性病患者,特别是卧床、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病人在医院可享受到正规医院管理下的综合医疗服务,以及优质的护理服务和精心的生活护理。
在医疗方面,老年科保持在正规医院管理制度下运作,具备专业的医疗团队;采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坚持阳光服务。
在养老方面,医院聘请厨师单独为老年患者烹饪营养膳食。家属无需留陪伴,科室24小时视频监控接受家属监督。训练有素的护理员团队负责老人们的辅助喂药喂饭、换衣洗衣、洗头洗澡、大小便护理、心理疏导以及瘫痪老人的定时翻身、定时擦拭身体等。
在服务方面,治疗上实行“一站式”服务,护理上推行 “全程式”服务,生活上提供 “星级式”服务,为病人营造治疗精心、护理耐心、服务热心、就医宽心的温馨康复家园。
“敬佑生命尽天职,医德崇高惠万家”。感谢信和锦旗,不仅是患者对泸州市精神卫生中心医务人员的信任和赞许,也是医院扎根患者心中的基石和不断前行的动力。
新闻推荐
院坝会现场本报讯(李韵阮蓉文/图)大地春已归,又到耕耘季。近日,泸州市纳溪区法院护国法庭走进合面镇新正村,与镇司法所、...
泸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泸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