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护人员对哮喘发作的戒毒人员进行及时救治。
市强戒所警务人员为戒毒人员开展心理咨询。
戒毒人员宿舍每日消毒。
医护人员为警务人员、戒毒人员讲解疫情防护知识。
一场新冠肺炎疫情把所有人的心凝聚在一起。在泸州市强制隔离戒毒所疫情防控一线,有两支队伍并肩作战,一支队伍流淌着警魂热血,一支队伍心怀医者仁心。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医联一体,共同守护防疫生命线,确保了市强制隔离戒毒所疫情防控和医疗卫生工作有序开展,实现了“零输入、零感染、零报告”目标。
——市强制隔离戒毒所携手医联体抗疫显身手
□ 本报记者 樊晓兰 文/图
所院合作 筑牢抗疫堡垒
“这个医联体,在疫情防控期间发挥了重要的作用。”4月29日,市强制隔离戒毒所所长郑永祥谈起强戒所的医联体时,多次感慨。
2018年,市强制隔离戒毒所引进龙马潭区第二人民医院,实现泸州市戒毒康复医院实体化运行,不断推进社会优质医疗资源进入戒毒场所。去年6月24日,在第32个国际禁毒日来临之际,龙马潭区第二人民医院市强戒所分院正式揭牌,至此,市强制隔离戒毒所医疗工作向更专业、更科学、更规范的方向发展。
疫情防控期间,龙马潭区第二人民医院市强戒所分院的医疗队伍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按照疫情期间对全所实行“三区两封闭”的封闭管理制度,龙马潭区第二人民医院积极响应,派出多名业务精通、责任心强的医护人员与市强戒所的警务人员一起,参加“三区两封闭”值班备勤和疫情防控工作。
按照“三区两封闭”的管理,一次进入监所执勤需要外围备勤14天+隔离观察备勤区14天+封闭执勤区14天,也就是说一次执勤周期是42天,其中封闭期是28天。深入一线参与抗疫的龙马潭区第二人民医院市强戒所分院主任邹晓玲介绍,截至4月底,医院共派出6批次30多名医疗人员轮换值班,值班时间最长的一位90后女生,值班时间达到了60天。
联防联控 打好防疫阻击战
疫情发生后,市强制隔离戒毒所立即成立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在医疗卫生科设立强戒所和医院人员共同组成的疫情防控办公室,协调处理防疫工作日常事务。由警务人员的“守护蓝”和医务人员的“天使白”组成的联防联控队伍,成为这场防疫阻击战中最有力的主力军。
“疫情防控期间,防疫物资紧缺,医联体单位积极协调相关部门,解决了200多名警务人员和1000多名戒毒人员的防疫物资问题。”市强制隔离戒毒所干警廖瑜说。
疫情防控期间,在封闭值班区,戒毒人员周某突发哮喘,呼吸困难、咳嗽、不能平卧,医护人员及时给予吸氧、平喘、抗炎、输液治疗,周某病情得到有效控制;身患糖尿病的戒毒人员罗某,餐后出现恶心呕吐、视力模糊、乏力等症状,常规口服药治疗效果不稳定,情况十分危急,值班医护人员立即联系备勤区的医生邹晓玲、彭玉群紧急调配药品,皮下注射胰岛素,罗某的病情很快得到控制。
这支医疗队伍在封闭值班区共计急诊急救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尿路结石、脉管炎、胃肠疾病等戒毒人员3637人次;对所有人员进行两小时的体温监测,对进出场所大门人员进行严格的体温监测并详实记录;坚持每日两次对场所进行彻底消毒;为警务人员和戒毒人员熬制大锅药、配备疫情防控药品;与泸州市疾控中心、龙马潭区疾控中心紧密联系,为达到出所条件的戒毒人员进行常规体检、核酸检测、CT检查等,按相关程序办理解除强戒手续,确保强戒期满人员能按时出所;现场培训警务人员、戒毒人员正确佩戴口罩、传授“七步洗手法”等个人卫生常识,指导场所的规范清洁消毒和错峰就餐,切实落实疫情防控的各项措施,确保了市强制隔离戒毒所场所的安全稳定。
心理救援提供抗疫正能量
“警务人员在监所隔离区值班,手机不能带入,仅有值班电话与外界联系,最长的值班时间有的达60天,警务人员的心理生理压力很大。疫情严峻时,监区以一个戒毒人员宿舍为一个活动空间,一些学员出现焦虑、恐慌情绪。”市强制隔离戒毒所党委委员、医疗卫生科科长王乾友介绍,针对这一情况,所心理咨询中心与医联体医院精神科合作,组建由国家二级、三级心理咨询师组成的心理救援组,制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心理危机干预方案》,开通疫情心理援助热线,为全所警务人员、戒毒人员提供心理健康服务、心理危机干预,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带来的不稳定情绪。
心理救援组按照“心理分级要点”中1-8级分级标准,下发了《疫情期间警务人员和戒毒人员心理健康自评量表》,组织心理咨询师对全所210名警务人员、987名戒毒人员心理状况进行排摸、筛查,及时识别高危人员,避免极端情绪、极端事件发生。“通过心理筛查,我们发现2%的警务人员、戒毒人员表现出过度的恐惧、焦虑、轻信和易怒等症状。”市强制隔离戒毒所教育康复科科长王熹介绍:“比如学员张某,患有精神方面的疾病,不愿与人交流,我们安排心理咨询师每周对其开展心理疏导,现在张某情绪稳定,愿意和人交流了。”
心理救援组围绕疫情形势、防控知识、心理健康等问题对警务人员、戒毒人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组织学习《疫情期间心理防护与自我调节手册》,并开展讨论和知识竞答,进一步增强大家的心理防护意识;组织传唱《抗疫心理防护“四字歌”》,引导大家学会不良情绪的调节方法,增强战胜疫情的信心,减缓和控制疫情引发的心理影响;开通疫情心理问题24小时服务热线,及时提供心理咨询和干预,提高大家心理问题应对能力。截至目前,心理救援组共接听热线690人次,开展个别心理咨询357人次。
“在这场特殊战役中,我们通过警地联手组建的心理救援组,按照分类、分级的方式,综合应用心理危机干预技术,实施针对性危机干预措施,减轻疫情可能造成的心理伤害,目前,排查人员心理状况总体平稳。医联体,筑起了一条坚固的生命安全防线。”郑永祥说。
新闻推荐
◎邢佳近年来,泸州市江阳区依托商圈党群服务中心和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以“爱心联盟”为载体,按照“规范化建党、项目化设计...
泸州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泸州,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