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罗森波
近日,泸州被国务院列为“培育壮大接续替代产业、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生态环境整治、着力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等转型成效突出的地方”。
在这些方面,泸州究竟有何成效和经验?对此,记者采访了市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
在培育壮大接续替代产业方面,2019年,泸州实施创新驱动,新动能快速发展,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0.2%——
电子信息产业迅速崛起:目前,累计签约智能终端企业131家、投产118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33家,获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和省级智慧城市示范城市、“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国家北斗导航位置服务数据中心四川(泸州)分中心完成27项北斗应用系统开发,培育壮大黑马数码、国久大数据等17户本土软件信息技术企业,引进落地软通动力、国信安、清华同方等40余户国内知名ICT企业。
装备制造突破核心技术:邦立重机公司“特大型环保电动系列液压挖掘机”项目突破了380V、6KV两类电压等级电力驱动液压挖掘机等技术难题,关键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川南机械厂“油气井用完井装备”项目突破了井下安全阀、封隔器及其配套装置流动控制系统等技术难题,关键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在我国海上油气井开采作业中得到广泛应用,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快速发展:列入国家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示范城市,建成北辰电力新能源汽车充换电设备等项目,新能源电动专用车实现量产,泸州造新能源汽车走出国门远销马来西亚、美国等国家;世界500强恒力集团在泸投资建设的智能化新材料产业园(一期)项目正加快推进,泸州将成为西南地区智能化聚酯新材料及高端纺织制造中心。(下转第二版)
新闻推荐
为四川发展点赞 为泸州成就自豪 省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泸州力量(中)
□本报记者罗森波朱虹成都报道5月10日,四川省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泸州代表团举行第三次、第四次会议,省人大代表继续审议政...
泸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泸州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