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曾念) 5月27日,市口岸物流办第三期“进学大讲堂”邀请西南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赵永康教授,为市口岸物流办、泸州海关、泸州海事局、四川自贸试验区川南临港片区的干部职工,带来了一场主题为《泸州口岸的历史地理考察》的精彩讲座。
《辞海》释义:口岸即港口。对于口岸的定义,赵永康解释说,最初只是水路交通冲要地方的埠头,人员、物资进出往来的港口,后来渐渐演变成为由国家指定对外往来的门户。
泸州口岸是如何发展变化的?赵永康从古至今,引经据典,为现场听众分析泸州市地理区位、交通条件等优势。古代的商贸和交通,主要通过水运来实现,通江达海是泸州市最大的优势。由于独特的地理区位和交通条件,泸州市成为云贵川三省结合部和川南地区最大、最集中的物流、客流中心。19世纪,沿海一带开始接触新思想、新技术,远在四川腹地的泸州慢慢发现传统优势不复存在。而后凭借改革开放春风,泸州市不断发展成为国家口岸,织起“水陆空”立体交通网,在全国口岸中有了一席之地。
不少听众表示,通过聆听讲座,增加了对泸州的了解,开阔了眼界,收获不少。今后,将发挥泸州口岸优势,尽心尽力做好本职工作。
新闻推荐
“作为一名社区民警,我们必须要把毒品预防教育当作自己的责任,在学生的心灵中植入‘免疫基因’,才能切实提升学生面对毒品...
泸州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泸州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