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日,主题为“保护青少年远离传统烟草产品和电子烟”的世界无烟日集中宣传活动,在泸州市江阳区龙透关公园举行。活动现场,工作人员通过悬挂横幅、发放宣传资料、设立咨询台等方式,向群众普及烟草危害知识和戒烟技巧。医护人员免费向市民提供戒烟义诊咨询,劝诫广大群众远离烟草,尽早戒烟,并特别强调吸烟对青少年的危害。(《川江都市报》2020年6月8日10版报道)
刚过去不久的5月31日,已经是第33个世界无烟日了。但在现实生活中,身边不少人并不知道,居然还有这样一个日子的存在。
笔者查阅了一下资料,据研究表明,烟草燃烧所产生的烟雾,是由7000多种化合物所组成的复杂混合物,其中包括烟焦油、尼古丁等化合物。这些化合物绝大多数对人体是有害的,至少有69种为已知的致癌物,比如大家所熟悉的亚硝胺等,而尼古丁是引起烟草成瘾的重要物质。所以,吸烟,被认为是一种慢性疾病。
对于吸烟的人来说,内心并非不要社会规范,不过是不要那些会给他们带来束缚的规范罢了,只是一厢情愿地遵守他们认为有价值的规范。比如会以“社交需要”为由,打出一副“不得已而为之”的悲情牌;再比如,一句“反正就这样了”的任性而为;还有甚者,索性抛出“万一没戒掉,吸得比以前还厉害”的“终极”论调。
而对于那些“二手烟”的受害者来说,他们对吸烟并不认同,或许还会产生一些情绪上的问题,但大多还是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这属于人之常情,都是亲人、朋友、同事,熟人网络,何必因为吸烟问题,影响彼此之间的关系?就算是素昧平生的陌生人,也不愿因此而发生不必要的摩擦。可问题是,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不在乎。
由此可见,吸烟问题,不仅仅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还是一件关乎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发展的大事儿。
要创建一个无烟环境,笔者认为,“自治”才是其根本。所谓“自治”,一是各类公共场所的责任人,需要真正负起责任来,对该辖区实行无烟承包责任制的管理。比如,通过指派专门人员,监督结合上级检查督导,最大限度地防止吸烟的人在区域“犯事儿”。
二是需要让烟民真正地自律起来。林语堂先生曾在《我的戒烟》的小文里说,世上吸烟的人本有两种:第一种属于南郭先生之流,跟着人瞎凑热闹而已,想不吸就不吸,美其名曰有“坚强的意志”;第二种按现在的话来说,属于“用灵魂吸烟”的,意思就是在“心灵”上有所需求的。所以,针对这一类,能戒烟,固然是最好的选择。万一确实没法儿戒,必须给自己划定吸烟的时空范围,在不妨碍公共场所管理秩序、不违背社会公德、不影响他人安全和健康的前提下,方能“慰籍”一下自己的“心灵自由”。
有了法规的遵守,有了道德的崇尚,再加上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自觉地去戒烟、限烟,共同去营造一个无烟环境,这也算是“皆大欢喜”吧!
新闻推荐
◎川江都市报记者周菁本报讯8日,记者从泸州市人社局获悉,根据省人社厅等7部门联合下发的《进一步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十条措...
泸州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泸州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