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超文 邱有义 摄影报道
7月22日上午,在纳溪区龙车镇长寿村,昔日半山坡上的一片“望天田”,无论是稻田还是田坎边上,陆续种植的红高粱体态饱满,已进入收割期。长寿村农技员李帮云一边查看高粱,一边欣喜地告诉笔者:“往年我家的‘望天田’这时还是20多厘米高的秧苗,去年全部改种高粱后,卖了近2000元。”
所谓“望天田”,就是位于山坡上要靠天上下雨才能栽秧种粮食的稻田。近两年,在李帮云的带领下,长寿村的“望天田”全部改种高粱增收。每年“望天田”栽秧所需的雨水要在5月才足够,而这个时候留作待插的秧苗已经老化,需重新播种,除去稻种、化肥、农药、人工工资等支出,常常种一季稻谷还成了亏本买卖。
面对种田不赚倒亏的现象,近几年来,长寿村很多留守村民大多选择将“望天田”撂荒。
2019年,泸州郎酒集团公司为做强“郎”酒品牌,在龙车镇倾心打造“泸州郎酒原粮生产基地”,长寿村也被列入泸州郎酒原粮生产基地之一。基地种植的高粱全部实行订单种植,价格比未列入基地的高粱每公斤要高出1元以上。
面对种植高粱带来的契机,李帮云率先将自家的“望天田”栽种上了高粱,结果一季下来,他的高粱收入近2000元,令村民们羡慕不已。今年,李帮云没有专门动员,全村的“望天田”,被村民们全部栽种上了高粱,没有一块田撂荒。
这些天,长寿村“望田天”种植的高粱已陆续进入收割期。按今年泸州郎酒集团公司与村民签约的订单每公斤6元计算,全村的“望田天”高粱将给村民带来超过80万元的收入。
新闻推荐
7月19日,泸州市纳溪区丝厂大桥的项目建设现场,工人们正在抢抓进度,进行钢筋绑扎、焊接等工作。丝厂大桥位于纳溪区安富...
泸州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泸州,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