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渡溪城市生态公园规划效果图
根据规划,五渡溪生态公园分四个功能区,即:生态滨水区,主要打造花坡、花溪、花台、花林等花系列滨水景观;教育活动区,打造儿童科普教育基地,为市民提供娱乐休闲的空间;生态科普区,重点针对学生儿童,进行生态环保知识科普和意识培养;生态隔离区,主要打造林地生态系统,隔离南郊水源保护区。
◎ 川江都市报记者 曾刚
本报讯 4日,记者从泸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获悉,《五渡溪生态公园概念方案设计》近日正式亮相,标志着泸州又一个占地面积861亩的滨江生态公园即将启动建设。
从规划上看,五渡溪生态公园位于泸州市“两江四岸”滨江带区域,西接长江六桥、东至南郊水场、北达长江滨江路、南临长江。这里正好是泸州市中心城区三个市级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之一。生态公园的规划建设将从提升水源地饮用水安全入手,采用水生态修复技术手段,增强水体自净化能力,提升水源地水体质量。
生态公园将在利用好自然溪流湿地基础上,发挥公园高差大的地形特点,提出新建“立体湿地”的概念,构建立体的湿地净化和生态景观系统,通过“梯级净化池(梯田)池/塘溪流”组合,将湿地在立面上展开。
整体上看,生态公园规划尊重场地肌理,完善河、湖、山、谷和植被之间的生态系统,协调湿地功能发挥与市民游赏、休闲的关系;协调发展自然景观与人文景的关系。
根据水源保护地的需要,规划区内将建立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将山体、陆地、水岸、湖泊和湿地有机结合,强化场地山水相依的自然地形结构骨架;丰富植被,修复湿地,改善水质。
在植物配置方面,公园考虑生态的修复以及景观特色打造,以本地乡土树种为主,观赏性树种为辅,基调树种香樟、栾树、无患子,栽植量不低于总量的50%。低矮植被包括小冠花、紫花苜蓿、胡枝子、狗牙根等,主要目的在于修复生态。景观节点位置以花色植物为主,蓝花楹、樱花、梨花树等,花期错落,着力打造“常年有绿叶、四季有鲜花”的城市景观效果。
新闻推荐
本报讯(王欢玉记者李界)近日,江阳区黄舣镇举办“恪守职业道德·严守纪律规矩”专题讲座,市委党校基础理论教研室主任、副教授...
泸州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泸州,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