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城市书房,让读书借阅变得人人享有、时时享有、处处享有。本报记者 阮春华 摄
本报讯(记者 杜玉青)近年来,泸州市按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总体原则,创新理念,拓展城市阅读生活空间和文化服务空间,建设群众身边“不打烊的图书馆”。
从2018年下半年开始,泸州市各区县图书馆按照“小型化、分散化、便捷化”的原则,通过自建和引入社会力量合建的模式,探索建设24小时城市书房,截至目前,市、区县图书馆已先后建成13个城市书房。
城市书房运营形式更灵活、服务模式更开放,以阅读方式改变市民生活方式,有效打通公共阅读服务“最后一公里”、打造城市“15分钟阅读文化圈”,满足人民群众阅读需求和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和软实力。
新闻推荐
经过基础改造后,西研院小区呈现出规范、整洁的面貌。本报记者李家平摄□本报记者李家平老旧小区改造,既是发展工程,也是民生...
泸州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泸州,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