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蔺艳霜 摄影报道
5月24日,泸天化股份有限公司和纳溪区生态环境局联合举办“环保设施公众开放日”活动。当天,社区居民、小学生代表,部分纳溪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走进泸天化厂区,近距离了解、感受近年来化工企业在环境保护、清洁生产、治污减排和绿色发展等方面的努力和成效。
经过厂区大门口,醒目的电子屏上,每天滚动发布泸天化公司及旗下公司各项安全风险防控措施落实到位情况,并进行安全承诺公告。在公司陈列馆,讲解员向大家介绍了泸天化集团的发展历程,通过文字、图片、实物、沙盘、模型、视频等载体,展示几代泸天化人艰苦奋斗、开拓创新、奋发图强、与时俱进的风采,以及泸天化集团在生产经营、管理变革、科技兴企、履行社会责任方面的良好风貌。
穿过绿树环绕的林荫大道,参观者们来到泸天化公司主要生产线现场。“大烟囱排出来的滚滚浓烟原来是水蒸气!”很多人在看了凉水塔和热电车间运行流程后恍然大悟。泸天化公司安全管理人员告诉大家,从远处看到的“大烟囱”,一个是用来冷却循环水的凉水塔,是节约用水的重要装置;另一个是热电车间脱硫塔,可实现对污染物二次利用。凉水塔内循环水取自长江,经过沉淀过滤后,水质干净清澈。循环水的作用是对生产装置、运转设备降温,一系列的降温散热,产生大量水蒸气,这就是凉水塔顶的“白烟”现象;热电车间脱硫塔采用的是成熟可靠的氨肥法脱硫技术,用稀氨水作为吸收剂,与烟气中SO2反应生成硫酸铵作为肥料。烟气经过除尘、脱销、脱硫系统后,确保污染物达标后才能排放,并且排放口安装有在线监测系统,监测数据直接上传国家、省、市信息监控中心。两个“大烟囱”排出的都是干净的水蒸气,只是增加空气湿度,不会影响大气环境的空气质量。
参观过程中,大家还深入了解了泸天化公司污水治理和环境风险应急管控情况。
泸天化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国最早成套引进国际先进技术,以天然气为原料生产合成氨、尿素的大型现代化工企业。公司持续技术创新和结构调整,不断加大环保投入,提升环保管理水平。日处理废水量可达6737吨,公司污染物排放指标远远低于国家标准,而且通过回收污染物中的有效组分,使公司生产消耗大幅度降低,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
新闻推荐
本报讯(王望特约通讯员周超文)泸州市江阳区黄舣镇来龙山大棚蔬菜近日喜获丰收,一辆辆满载辣椒和黄瓜等早春返季菜的车辆...
泸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泸州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