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新闻 泸县新闻 合江新闻 叙永新闻 古蔺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泸州市 > 叙永新闻 > 正文

清明祭奠又踏青

来源:川江都市报 2018-04-03 13:40   https://www.yybnet.net/

想必大家都记得那句著名的诗歌:“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是中国古老的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祖和扫墓的日子。祭奠和踏青,代表着死与生的双重境界。生于死的行走充满诗意,生命才能获得尊严和高贵。让清明成为生者与逝者合欢的节日,这正是先民的大智慧。

追思先人放河灯

◎ 陈谢泸生

春分一过,清明就到了。这本是古人踏青的好时节,后来却融入寒食节祭奠先人的习俗,使清明在踏青赏春之际又多了一份慎远追思的感伤。古人将清新明丽的春之欢乐与生离死别的人意悲伤合为一体,其中藏有玄机。生与死,本来就是顺应自然的轮回,优雅相对才是人生真谛。生于死的行走充满诗意,生命才能获得尊严和高贵。让清明成为生者与逝者合欢的节日,这正是先民的大智慧。

泸州人清明祭祖风俗久远,有土地滩放河灯,令人印象至深。泸生竹枝词云:“清明城东土地滩,江风碧水向晚寒。水上人家来祭拜,金堆石门映朱栏。万点河灯逐流水,满江星斗映玉盘。鱼龙灯影波底梦,香雨微时五更前。”

清明节前五天,城中大姓家族子孙,结伴城东十里土地滩头,一束鲜花,七盏河灯面向大江祭拜先人,寄托哀思。祭奠礼仪十分隆重,主祭人颂清明,拜水上人家先人:“清明之期,举族以祭。礼备乐和,鲜花河灯。素酒维静,瓜果于石。唯父唯母,育我儿孙。思如泰山,万世永铭。先祖之德,福荫一门。滩头跪拜,长流永垂。”

“云驾兮高翔,神降兮临大江,洁馨香而祀兮,受恩于先人,忠孝仁义家风兮,为一族之芳。(一叩首,跪,拜!)

“江风拂面兮,先人魂兮来。世族泽被兮,五风十雨耕读兮,和平乐善好施兮,为家规之训。(再叩首,跪,拜!)

“碧水如歌兮,清明放河灯。滩上离别兮,今日慎远追思兮,烈祖烈宗佑我兮,家和万事兴。(三叩首,跪,拜!)

主祭人颂毕,各姓人家始放河灯。灯型各异,中有烛火,一卡片,书有先人生卒之期。河灯七盏,依次放漂到江中,顺流向东,漂向河中金堆子石门而远去。那星星点点烛光,像天上北斗,也像儿孙告别亲人的热泪珠儿,把江水映得壮观美丽……

土地滩放河灯习俗,据说已有千百年的历史。泸州大小河水上人家,一江水运托起历史文化名城的历史、文化、经济,滋润了这座水上城。用河灯祭奠先人,不仅是对逝者的敬畏与哀思,也是对生者的希望与祝福。

金黄色的软雀草

◎陈奕西

说起清明节,我便想起远在家中的母亲。小时候,每逢清明节,母亲便采摘一些开有黄色花的,枝叶上有着绒毛的软雀草回家。母亲将野草切碎,与糯米粉混合成面团,用黑芝麻加白糖拌匀做馅,制作成小圆饼。再用微火烙制好后,我和弟弟便可品尝美味的软雀粑(又叫清明粑)了。

母亲常讲,清明前后,荒郊野岸,处处都能见到软雀草。野草看似很普通,却能调中益气,止咳去痰。还能做成饰物悬挂床头,让芳香萦绕身心。此后多年,家中一直沿袭着清明时节吃软雀粑、用软雀草做家中饰物的习惯。

如今,我已大学毕业,来到乌蒙山脉的苗村执教。因工作原因,极少归家。可每逢清明时节,总会收到母亲的电话视频。记得去年,一打开视频,便见弟弟做着鬼脸,正拿着母亲做的软雀粑贪婪地吃着,想诱我回家。我看着那美味的软雀粑,仿佛隔着屏幕都能闻到那淡淡的香甜。母亲则在一旁,揉搓着软雀草。那么认真,好似将她整个心思都糅了进去。“奕西,明天便给你寄软雀粑来,在外照顾好自己。”母亲淡淡的一句话,让我哭了整整几小时。

母亲的双鬓已渐斑白,脸上也添了许多岁月的痕迹。想念她的女儿,却不忍远方的女儿担心。听弟弟说,若母亲知道我要回家,便会提早很久准备丰盛的菜肴,只为那短暂的相聚。“父母在,不论自己是多大岁数,在他们眼里,都是小孩。有父母在,心里便有归处。”不知听谁说的这句话,真有道理。只可惜,外婆已经去世。下辈子,倘若可能,让我做母亲的妈妈吧!

校园前,软雀草已长满了山野,时常看到农忙人家提着篮子去采摘软雀草。可想,那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着软雀粑的情景,多么温馨。

几天后,我便会收到母亲寄来的软雀粑了。一年一度的软雀粑,沉甸甸的,那是母亲的牵挂,那是对女儿的母爱!

窗外,软雀草长满坡顶原野。那一片金黄色的色彩,静静的在我眼眶里铺展着,蔓延着……又是一年清明节将到,远方的瓦屋升起黄昏的炊烟,我仿佛看见母亲正躬着背,采着门前的软雀草……

一半哀思一半欢快

◎雷定昌

去年清明节,我一家三代五口走出喧嚣的城市,上午怀着崇敬的思念去扫墓,下午带着愉悦的心情去踏青。

上午九时,由我带队,女婿驾车,到安宁镇状元山公墓给我父母扫墓。满目青松翠柏的状元山,路边、院坝停满了小车,扫墓的人群络绎不绝。我们买上祭奠品,踏上石梯,进入墓园。墓园禁止放鞭炮,更显庄严肃穆。我们到双亲安息的墓前献上小花圈、鲜花,点燃钱纸、蜡烛、香,在墓两旁的小柏树挂上坟飘,面对墓碑上的阴刻大字和瓷贴遗像依次鞠躬、默哀,拜谢二老生前对晚辈们的教养之恩、关爱之情。扫完墓,我们把沉重的脚步换成轻盈的步代,面对新生活,兴致勃勃去踏青。

午后踏青,改由女婿带队。他驾车载着我们前往丹林镇梨花村赏花。车出繁华的主城区,沿307省道西行到梨花村,驶入一条水泥公路,停在里端的停车场。这里,车水马龙,游人如织。我们信步进入梨林,如同坠入雪花的世界。漫山遍野的梨花竞相绽放,似雪如玉,层层叠叠。淡粉色的花蕾含苞欲放,雪白的花瓣在枝头随风摇曳。微风吹拂雪白的花海,幽香扑鼻。梨花林中,还有油菜花、李花点缀。洁白的梨花、李花与金色的油菜花交相辉映,成为唯美的园林画卷。我寻佳景,东奔西走举手机为老伴、女儿、女婿、外孙拍照。

游罢繁花似锦的园林,我们在山下“农家乐”品店家自酿的瓢梨酒,享受别样的乡村美味。之后,我在“农家乐”外闲步,见房前花园各色鲜花争奇斗艳,引来勤劳的蜜蜂,招至爱美的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放眼一望,层层麦田翻绿浪,片片油菜闪金光,垅垅草地显青绿,整个新农村生机勃勃,风景如画。我深深地呼吸幽淡的花香、清新的空气,沁人心脾,格外舒畅。啊!春之歌,春之舞,春之绿,春之美,我被眼前的满园春色打动、迷醉、流连!

清明节,一半是祭奠的哀思,一半是踏青的欢快,深深地留在我的脑海。

缅怀先烈扫墓

◎ 张文

清明节快到了,又到缅怀先烈扫墓时节。

看到县城各个学校、机关、社区、企事业单位都组织去烈士陵园,这让我想起读小学五年级时,到漏风桠松林为烈士扫墓的难忘一幕。

那是我在叙永县城郊外的九顶小学读书,老师在上课时告诉我们,清明节全校师生要去离学校不远的松林为烈士扫墓。

为开展好这项活动,学校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布置高年级的学生写缅怀先烈的作文;组织同学采摘松枝,剪裁小白花;每天放学后,在全校师生中教唱扫墓歌。

“翻过小山岗,走过青草坪,烈士墓前来了红领巾……不是你们洒鲜血,哪有今天的好光景。我们是红色的接班人,不怕山高路不平,我们要踏着烈士的足迹,永远奋勇向前进……”每天扫墓歌声从学校响彻云霄。

清明节那天,同学们戴着红领巾,抬着师生们自己动手剪制的小白花和到山上采摘的松枝编制的花圈,唱着扫墓歌,向松林烈士墓走去。

到了漏风桠附近的松林,我们向烈士墓敬献花圈,瞻仰烈士墓,聆听革命前辈大队曾支书讲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在大队支部书记讲述的革命先烈故事中,我们知道红军长征经过叙永时,发生了漏风桠战役,牺牲了15名红军战士,他们永远长眠松林、窄板田等处。我们知道有成千上万的革命先烈,像在漏风桠阻击战斗中英勇献身的革命先烈一样,他们为了革命事业,抛头颅洒热血,甚至献出了年轻的生命,才换来了我们的幸福生活。每年清明节,县城的学校都会组织学生到松林、窄板田等处为烈士扫墓。

随后,三位同学朗诵了我和另外两位同学缅怀先烈的作文。第二年,我到外地读初中了,清明节学校组织扫墓也就不再是松林烈士墓了。那次因为我感冒声音沙哑,好不容易被选中的作文竟然没有亲自朗诵,也就成了一次遗憾。

如今,我当时就读的九顶小学十多年前就己经被撤并了,不知道还有没有学校不怕路远去松林、窄板田等处为烈士扫墓,聆听先烈的英雄事迹,传承革命故事。

新闻推荐

周末驾车旅游 注意这些路段

◎龙年汪秀卿川江都市报记者朱俊周末到来,正值春意盎然之际,不少市民将驾车外出踏青旅游,泸州市路政支队和本报特为您提供本周末泸州市普通公路权威的路况信息,请要途经下列路段的司机朋友提前做好绕...

叙永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叙永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清明祭奠又踏青)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