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新闻 泸县新闻 合江新闻 叙永新闻 古蔺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泸州市 > 叙永新闻 > 正文

开学季,甘甜的回味

来源:川江都市报 2018-09-07 17:25   https://www.yybnet.net/

垮着妈妈缝的粗布书包,骑着二八式自行车,这也算是八九十年代中学生的标配

每到开学季,总有些东西让我们记忆犹新。给孩子缴不上学费,父母烦恼;穿上新衣服上学,激动万分;义务教育免学费,众人点赞;高考落榜进技校,转忧为喜……这些记忆里的开学故事,就仿佛刚刚发生在昨天,仍然能清晰地看见同学和老师们亲切的笑脸,那朗朗的读书声也还在耳旁回荡。在今天的幸福日子里,回忆过往的开学季,即使有点苦涩,那也是甘甜的回味。

那年开学免学费

◎ 张文

又到九月,又到开学季。

记得多年前的一次春季开学很特殊。因为这一学期,就读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孩子们收到了最大的礼包——学杂费全免了。

那是新年过后2月的一天,开学报名的那天早饭后,我照上学期交费的标准,除去预交的150元之后,拿出200元钱让读小学的孩子去报名。

上午10点过,报名回家的孩子一进门就对我说:“老爸,还你的钱。”我疑惑地问孩子说:“你没有去报名吗?”孩子说:“报了。”随后他拿出收据和钱给我说:“学校不收学杂费了,不仅200元不交,还退回了上学期预交学费中的105元,只收了45元的课本和副本费。”

我高兴地接过钱和收据,只见收据上一清二楚地写着:书本费 35元,副本费10元,同时还有一张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印制的、署有教育部财政部宣字样的“国家决定对西部农村孩子免除学杂费”的宣传画,在这张比32开笔记本略小些的 “好消息”宣传单上,几位小朋友在宣传画中言简意赅的对话,确实让人感动。

为了探究原因,我来到孩子所就读的小学,一进大门,就见黑板 上醒目地写着“接泸州市教育局(2006)9号文件通知,只收课本、副本费45元,期末决算,多退少补”。而这些领着孩子报名的家长, 个个脸上都写满了满意的笑容。

学校的一位老师说:“实行义务教育,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由上级财政投入,经费有了保障,读书也就有了保障。”

一时间,免除学杂费成为家长们的热议话题,赞赏之声充满街头巷尾。

后来,我遇到教育部门的一位朋友,与他的聊天中得知,免除学杂费,叙永有九万多名学生受益,平均每名学生减少100多元,全县家庭为此节约开支1000多万元。

而今,九年制义务教育己经实施很多年了,为很多家庭教育免除了学杂费,真是一件惠民大好事。

高考落榜上技校

◎公明

又到开学季,看见早出晚归的莘莘学子,不由得想起了1979年秋季我读技工学校的情景。

那年,我第一次参加高考,最后以十余分之差名落孙山,遭遇人生第一次重大的挫折。高中毕业了,高考落选了,何去何从,我一下子不知道该怎么办?

就在我苦闷时,接到县文教局的通知,泸州“三长”厂的技校要招生,高考落选且成绩较好的学生,在接受“三长”技校的招生初选、体检后,就可读“三长”的技校,毕业后就是“三长”厂的技术工人。这一喜讯让我兴奋了好久好久,因为当时就业很难,能到国营企业工作更是难上加难。

不久后,我如愿收到了来自泸州市茜草坝长江液压件技工学校的录取通知书,就读79级车工班。父亲说“三长”厂是国家“三线”企业,工资和福利待遇在泸州地区都是比较高的。据说“三长”厂一个月领取三次工资,是让人十分羡慕的一份工作。后来我工作后才知道,所谓领取三次工资原来是月初发工资,月中发奖金,月末发夜班费。当时还有一个民谚:“小姑娘快快长,长大嫁给‘三长\’厂。”为此,父亲反复叮嘱我,要好好珍惜这次学习机会,力争顺利毕业,以便进长液厂工作。

一个月以后的十月十二日,接到开学通知,父亲送我来到了江液压件技工学校。报名注册后,就到财务室领取了第一个月生活费17元。那时候读大学中专是不花钱的,而且还有生活费。随后,我又到后勤处,领了一套工作服和一张毛巾、一块肥皂,在如今,工作服不怎么受人待见,但当时却是一种值得炫耀的身份象征。

第二天早上,当长江液压件厂的广播喇叭播放歌曲《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即上班预备号时,我便穿好崭新的工作服,和其他同学一起精神抖擞地来到工厂大门集合,一个月的轮换工种实习即将开始,我的技工学校学习生涯由此拉开了序幕。

缴学费的艰难

◎徐朗清

开学啦,每每看见朝气蓬勃的学生们,欢天喜地走进校园。我便想起当年,我们家几兄妹读书的不易,以及为缴学费的艰难。

我们家人口多,兄妹好几个,另外还加上婆和外婆。一张张嘴巴要吃、要喝,累得父母几乎喘不过气来。“屋漏偏逢连夜雨”,做梦也没想到一向老实巴交的父亲,被“冤”开除了公职,只能靠做最苦最累、报酬极低的临工贴补家用。不过,善良的母亲没有埋怨父亲,而是牵着父亲的手走在凄风苦雨的路上,一起打拼。此后,我们家的日子也未见明显的好转,生活反而过得更加拮据。

在一大家子人糊嘴都十分艰难的日子里,每逢学校开学时,父母就要为我们筹措学费而焦头烂额。

记得有一年开学时,母亲只给我们几兄妹每人一元钱,并叮嘱对我们说:“你们先去把名报上,同时要给老师讲清楚,剩余的学费,我们会千方百计补缴齐上。”我的班主任陈老师是个心地善良的人,她明白我们家的难处,于是对在逆境中奋力拼搏、在学习上全班领跑的我十分偏爱。

父母一有空闲,就教育我们几兄妹,再苦再难都要坚持和努力,任何时候都不要自暴自弃,荒废学业。父母都是知识分子,他们把我们读书求学的事情看得很重。为了让我们安心读书,全家人更是精打细算,节衣缩食。为了每学期我们几兄妹的学费,能缴上补齐,父母甚至不惜砸锅卖铁,母亲把结婚时的一对金手镯卖了,甚至他们还瞒着我们去卖过血。每每回忆起父母如山的恩德,心里就生生地阵痛。

父亲在经历了极不公正的待遇和令人难以忍受的磨难后,终于熬到了“春天”。当年砸锅卖铁,甚至卖血供我们读书缴学费的事,早已成为历史翻篇了,巴尔扎克说过:“苦难是人生的老师。”有这碗苦酒垫底,还有什么跨不过的河,翻不过的山呢?

改革开放四十年的春风早也吹散了昔日的阴霾,欣逢盛世,国泰民安。我和我的子女、孙辈如今都生活得快乐、幸福。

开学穿上新衣裳

◎刘志怀

记得有一年快开学了,父母突然忙着给我做新衣裳。

那时我读高小,暑假几乎都打光胴胴,下面也是短打(一条火飘飘的幺裤儿),到处耍,也没遭人嫌弃。因为打交道的都是一般人家,彼此都差不多,所以就大哥不说二哥。其实,这也不算过,暑假本身就是因为热才放的假,我们男娃娃“光溜溜”的只是图个凉快,无伤大雅。至于说是因为缺穿,那就次要了,毕竟暴露的肌肤不容易保护,我们免不了时而“伤痕累累”,但恢复也快。

学校是传播知识和教育文明的场所,所以对孩子来说,上学可不能“暴露”身体了,哪怕是补疤疤衣裳也得穿一件,最好是洗干净了的。我父母虽然都是“下力棒”,但懂道理,不丢人。我没两件旧衣裳,随着个子长高,有的旧衣裳只能留给弟弟穿。弟弟倒不嫌,毕竟他也没两件旧衣裳。听说开学时,能穿上新衣裳,我高兴得跳,好在弟弟还不知道跟我争。那段时间,我十分乖巧、听话,每天挣扎起床做早饭,把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做得归归一一的,而且还带好弟弟妹妹。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我格外“出色”,既是感恩父母,也是讨好父母,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挣表现”。我怕父母变卦,他们以前也说过给我做新衣裳,后来还是黄了。

别以为我好懂事,我也有娃儿脾气。那时的衣裳款式主要是中山装和学生装。中山装是四个巴包,明的,胸和腰各两个;学生装是两个吊包,暗的,在胸口。显然,中山装费料费工钱,父母只给我做学生装。我不干,要中山装,说那荷包多。父母问我拿恁多荷包来装啥子。我不敢回答,心里却犟拐拐的:我要装亮鹅板(儿)——能在被窝里擦亮的白鹅板(儿);我要装“踏巴”——丢卡子游戏用的,把烂瓷碗敲成的“碗独独”,即碗底那一圈;我还要装……我们娃儿要装的太多了,所以要争荷包多。

开学第一天,我好精神,穿着新衣裳,尽管裤子是旧的。班主任第一眼看见我,说了声“哇,还四个荷包”!同学们一起看过来,我脸一下子红了。

新闻推荐

叙永县监督“前哨” 严查开学乱收费

叙永县纪委驻县教育局纪检筹备组面向全县教师和家长发出公开信,并现场为学生和家长介绍相关内容◎李欣文/图“如果您发现...

叙永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叙永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开学季,甘甜的回味)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