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牵线搭桥,今年“东坡味道”在京将有100个销售点
《舌尖上的中国2》正在热播,极具川味特色的“眉山味道”也进京掀波澜。4月23日,看着家乡的枇杷在北京“东坡味道”专卖店引起抢购,仁寿飞跃果农合作社负责人徐友坤连称“没想到”。
4月19日,枇杷、不知火、风味香辣酱、绿茶、烟熏川味肉制品等144种“眉山造”农副产品,在北京拥有第一家“东坡味道”专卖店。今年,“东坡味道”将在京开100家,力争五年内带动眉山100个农村专合组织和企业发展生产,实现年销售额100亿元。
当地不少中小微企业、合作社连连感慨“拥有了出川的‘黄金通道\’”:“多亏政府跑腿,让我们的产品实现了田间、车间到京城的‘零距离\’。”
一份建议引发的翔实调研
今年初,眉山市多个农产品合作社联名给该市人大代表写信:“我们有众多优质的农副产品和特色食品,但没渠道、不认识人、更谈不来生意,没法把好产品卖出去,政府能不能帮帮忙?”
于是,“走出去”成为一个专项课题。经过在北京、上海和成都两个多月调研,调研组将焦点放在走出去的形式上:“进超市,还是开专卖店?”
但前者很快就被否定了。据测算,除了手续繁琐外,还面临进场费高、资金回笼慢的现实问题。眉山市商务局局长李秀英表示,进超市不适合大多数中小企业、合作社。因此,“倾向于抱团在北京先开一家综合专卖店。”不过一算成本,“很惊人。普通地段、50平方米的店,各项成本每年至少100万元,不同产品的合作社之间,如何分摊,能否长期承担?又是一个难题。”
眉山市委则对调研组表示,要紧扣市场,探寻出“农超对接”的“升级版”,“体现长效机制,不能‘扶上马\’却又摔下来。”
两次尝试给出的创新思路
今年3月底,往年批发价一直稳定在5.5元/斤的丹棱不知火柑橘,价格猛升至10元以上。这把“火”引起了调研组的注意。
丹棱果农李光如道出关键:“政府的线牵得好!”据悉,丹棱县委带着果农去北京的同时,请到200多家批发市场、企业负责人。“农民在北京人生地不熟,但政府熟,所以政府出面子,农户出果子。”最终,果农用优质的产品征服了北京市场。
这让调研组有了第一个思路:对外,政府要多跑腿,广发英雄帖;对内,要严把关,组织最好的货源。而通过与北京市商务委等单位对接后,调研组又寻获第二个思路:先邀请在京开餐馆的眉山企业试水:“每一个餐馆就是一个现成的终端,进店吃饭的客人就是潜在的目标买家。”“一摸底,就发现有戏。”原来,洪雅的“雅妹子”生态猪肉、酱香排骨等,早已通过眉山人在北京的餐馆销售,摆上了京城餐桌,在北京每年收获200万销售额。
通过进一步的筛选、洽谈,在北京已开了100多家分店的眉山一川菜酒楼接下“橄榄枝”。酒楼负责人王刚表示,旗下餐馆、火锅店年消费人数近3000万人次,“这个群体对四川味道接受度高,市场前景肯定好”,与此同时,政府筛选出的好产品,“让企业也放心。”
多赢合作实现农民增收
4月19日中午,首批上架的眉山产品就吸引了许多进店吃饭的客人们购买。王刚直言,企业本身需要大量的农副产品作为原料,门店也在寻找更大的消费市场,“喜欢川菜的人,吃完买点调料、水果回去,方便又便宜,一举几得。”
“雅妹子”企业负责人徐艳红感慨这是企业的“黄金通道”,以前,旗下产品进一个超市,至少要4万元进场费,但现在,“餐馆内的专卖店成了我们的‘外卖\’窗口。”徐友坤也坦言,过去在超市里需要额外承担的2元/斤进场费,“回到农户的口袋。”
据悉,今年酒楼方将在所有餐饮门店开设专卖店,并在眉山建立配送基地,开发APP线上营销系统,到2015年,力争在天津、上海、广州及周边开设100家专卖店,并将产品范围扩大至全省。
李秀英则表示,政府将会进一步加强对农副产品质量的严格监管,“从源头上保证好产品的品质,这才能越卖越好。”
□本报记者 颜婧
记者手记
找到助农增收的新内涵
这一次的增收,是因为当地政府找好了“走出去”的要领。
收到农户求助后的市委市政府,通过多跑、多问,甚至亲自上阵,帮农民“站台”,用政府的人脉资源,换回农民在果园丰收后的收入丰收。这笔账,是令人叫好的。
事实上,大部分合作社已经过了产品技术帮扶的阶段,他们萌发出市场意识,想走出去,这个时候,政府的“智力帮扶”就成了一个课题。解决好这个新课题,就需要找到助农增收的“新内涵”:政府勤跑腿,并要善于在市场中找规律,找办法,帮扶才能真正落地和到位。
新闻推荐
丹棱县杨场镇的省级森林公园九龙山,一直因群山状似九龙而得名,它配合着一段民间故事,让众多游客流连忘返。相传,四川属东海龙王鳌广管辖的地盘,鳌广有九个女儿,个个长得如花似玉,长女龙姝更显得亭亭玉立...
丹棱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丹棱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