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开展“数字救灾”集中演练
□本报记者 刘星
都江堰,无人飞机爬升至600米高空,将传输回方圆20公里的清晰动态图像;泸州,野外卫星便携站传输回流畅画面;攀枝花、眉山丹棱县,3G单兵也采集回清晰图像……5月6日,四川省四地模拟灾情发生,其传回的图像在省减灾中心大厅里实时切换,并与省减灾中心应急演练指挥人员实时互动。
5月6日、7日,将持续两天的应急演练,基于四川省已经建成的覆盖21个市州、183个县(市、区)的205个应急指挥平台和四级灾情网络。
在灾情发生地,点开手机APP应用程序,手机屏幕上弹出灾情名称、影响人口、农牧、房屋等多项表格。乡镇工作人员根据了解到的灾情,将表格内容一一填报好后,数据及时传向县民政部门和省减灾中心。“以往现场人员报告灾情,需要跑到办公室,在电脑里写好打印出来,再发传真,而现在只需要几分钟时间。”负责该系统开发的项目经理龙泽全介绍。
灾情传输会合到省减灾中心后,在省综合减灾救灾应急指挥平台上,图像立即锁定灾情发生地,点击辅助决策一栏,该灾情周围的避难场所位置、容量,附近的救灾物资储备仓库位置、容量,甚至救援人员的位置、联系方式和周围专家的位置、职务和联系方式等信息都一一显示出来。
负责此次应急演练的副总指挥长、省民政厅副厅长张力介绍,指挥体系的总体框架分为横向和纵向两条主线。
纵向——分灾情报送和灾情采集应急指挥。灾情报送首先是由乡镇灾害信息员通过手机终端、电话、网络等将灾情信息上报至县级指挥中心,县级再通过电子政务外网运用部署在市州和区县的综合减灾救灾应急指挥平台,将灾情信息逐级上报。当特大灾情发生导致公共通信网络中断时,省上部署的卫星通信指挥车将开赴现场,在现场搭建临时指挥所,通过单兵无线图传系统、无人机遥感系统、车载信息采集系统、短波电台、超短波手持台、便携式卫星通讯站、卫星电话等多种信道,让现场灾情顺利传输,从而实现远程调度。
横向——主要将电子政务外网与民政厅分中心、灾备中心及减灾委相关成员单位互联,包括水利、地震、国土、气象等厅局,通过数据共享,形成指挥调度建议或灾损评估依据。“当地报送的灾情数据需要与水利、气象等相关部门提供的数据互相印证,以确保灾情信息准确。”省减灾委相关负责人说。
新闻推荐
山奇水秀的黄金峡坐落在丹棱县老峨山麓,峡长7.5公里。为何叫“黄金峡”,当地有两种传说。一种是相传西晋时候,有个道士叫许逊,他来到此地,认为这里是修道养生的地方,于是留了下来修炼道术。他炼就了“...
丹棱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丹棱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