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百鸟朝凤》是个最近的热门话题,影片中唢呐匠人焦三爷和学徒天鸣等人对唢呐绝活儿的坚守让观众感慨垂泪。而在咱们四川省眉山市丹棱县,曾被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艺术(唢呐)之乡,但如今,唢呐艺人已从千人锐减到不足60人。
今年70岁的唢呐艺人陈大礼,靠吹唢呐曾在上世纪90年代年收入上万。但最近这一年,他没接到过一场吹奏邀请。身为丹棱县文广新闻局党组成员的杨家文在丹棱县有着“唢呐总教练”的美誉,也是该县唯一的省级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唢呐)。杨家文说,如今,丹棱县唢呐艺人仅有57人,“光靠唢呐,哪养得活家人哦”。
最多时,全县有上千名唢呐艺人上成都、下乐山,既在各种节庆上大出风头,又活跃于田间院坝。也就在那时,陈大礼由木匠改行做了唢呐艺人。不但自己吹唢呐,他还教会了当时几岁大的儿女,然后一起演出。
但从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村民们办红白喜事就更加喜欢西洋乐队,电声乐队了,最好还有个小品演员唱歌逗乐什么的,唢呐就日渐式微了。
“现在一名唢呐艺人吹一场婚礼虽然有三百块钱左右,但可能一个月也接不到一场。”陈大礼的女儿陈双花如今从事婚庆工作。她说,现在的九成婚庆都不需要唢呐了。
2006年丹棱唢呐被列入首批“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当地开展了抢救保护和扶持工作,并将唢呐吹奏纳入中小学音乐课教学。但在各种因素影响下,目前也是偶有学校还在坚持授课,每月两节。
去年3月,杨家文成立了一支10人组成的“金唢呐乐队”,每月到农村演出2~3场,部分演出完全免费。他说不清楚自己在坚持什么,只是觉得,说不定哪个时候,唢呐就又火起来了呢。成都商报记者 蒋麟 摄影记者 张士博
新闻推荐
500多名务工能人回乡办种植、养殖园——丹棱为职业农民搭舞台
编者按今年省委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5%的目标,省委1号文件在全国率先提出农民增收书记、县长负责制。助农增收,各地干部责无旁贷。又到一年春耕时。开好局起好步,对农民增收至关重要...
丹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丹棱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