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豪(左)在奔康大道了解工程建设情况。
去年9月,作为市质监系统纤维检验所副所长的潘豪被选派到市定贫困村丹棱县玉柱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挑起脱贫攻坚的重任。自驻村第一天起,他便下定决心要帮助玉柱村早日脱贫,走向致富之路。
入汛以来,丹棱县普降大雨,位于该县西北的张场镇玉柱村险情严峻。暴雨造成山石垮塌,道路阻断,大水漫灌,近20户村民需紧急转移安置。驻村“第一书记”潘豪奋战抢险救灾第一线,排查险情,转移受灾群众,疏通道路,清除塌方。
丹棱县张场镇玉柱村,平均海拔1000多米,这里山势险峻、地处偏远、交通不便、条件艰苦,经济发展滞后,是市定贫困村。连续多日的强降雨造成玉柱村要道奔康大道和王元路19处塌方,交通中断,一口山坪塘溃埂;多户村民房屋被淹,被迫紧急转移;总塌方量达20000方。灾情发生后,潘豪和该村党员干部、当地群众紧急行动,团结一致,积极抗汛救灾,排查险情15处,巡查地址灾害点1个,险情得到有效控制。暴雨过后,潘豪立即组织开展灾后清理工作,妥善安置受灾群众,清理塌方路段,第一时间恢复交通,确保抢险救灾工作有序开展。
自驻村以来,潘豪始终站在扶贫抢险第一线,除了对上协调争取项目,每周一至周五驻村是他的工作新常态。“距离眉山确实太远,来回跑既耽搁时间,也费汽油;最关键是玉柱村确实很具体,脱贫攻坚需要干的事情太多了。”潘豪坦言,很多时候也很想家,想上幼儿园的儿子。
玉柱村海拔高、山势险、修路难,不少村组没有组道,村民进出只能靠走。潘豪为掌握第一手民情,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走上几小时走访群众是常事。“晚上洗脚时,腿疼得难受。不过,与玉柱村老百姓的艰苦比起来,我这点苦不算啥”。潘豪说。
如何打好玉柱村“脱贫攻坚”之战,潘豪认为关键是“造血”。玉柱村拥有品质极佳的茶叶、山羊、山鸡、水果等生态产品,但因交通不便销路受阻。“路修好了,外面的老板才会来,我们种的茶叶、养的羊才卖得上好价钱。”这是玉柱村村民发自肺腑的期盼,也是“第一书记”潘豪决心要干的事情。他一方面积极对上协调争取项目,筹集资金,帮助建设交通要道;另一方面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带动村民进行优势产品规模生产。
披星戴月,栉风沐雨。经过将近一年的奔走努力,如今玉柱村的奔康大道路基拓宽工程已经竣工。这条总长27.8公里、连接4个省定贫困村和1个市级贫困村的大道,将由原来的3.5米宽增加到6.5米,是发展老峨山旅游和产业扶贫的黄金通道,建成后必将为玉柱村的发展增添强劲动力。高山桃园家庭农场作为该村产业结构调整的代表,帮助解决近70人就业,栽种的3000多棵核桃树苗,今年试挂果成功,明年将正式迎来销售期。与此同时,潘豪成功争取到眉山市质监局、丹棱县政法委、县群工部等部门及社会大众的援助。其中市质监局援助20万元帮助修建玉柱5组组道、援助高山桃园核桃种植专业合作社苗木款2万元、援助玉柱村电脑1台,打印机2台,投影仪1台,让村里群众看上了电影……
潘豪表示,他时刻记着局领导对自己“第一书记”角色的期望,记着眉山纤检人“吃苦耐劳、不甘人后、工于精细、破茧成蝶”的纤检精神,要扎根一线,为玉柱村的老百姓好好做点事情。
新闻推荐
本报讯(陆雪记者赵娜娜)为增强全体干部职工廉洁自律意识,提升拒腐防变能力,大力推进党风廉政建设,7月28日,丹棱县林业局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组织干部职工学习“做一名合格的林业法律‘关\’”专题...
丹棱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丹棱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