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雅堂公园开园。(资料图片)
舞蹈《唢呐乡的娃》登上央视少儿频道。(资料图片)
千人唢呐吹奏。(资料图片)
乡村文化活动,精彩纷呈。(资料图片)
央视《乡约》栏目走进丹棱进行户外录制,录制现场吸引了成千上万丹棱人民。(资料图片)
丹棱县“大雅杯”第二届运动会举行,再掀全民健身热潮。
本报记者 李泓莹 摄民间众筹“村晚”让农村生活绚丽多彩。本报记者 彭林 摄
民俗文化大巡游,吸引众多群众观看。本报记者 赵娜娜 摄
余友 杨瑶 本报记者 张成锋 李勇军
建区设市20年来,丹棱县以弘扬大雅文化为核心,大力实施“文化名县”战略,打造出了一张享誉眉州、名扬巴蜀、蜚声全国的“丹棱名片”。
文化建设顶天立地。2011年,县委县政府集民智、顺民意,做出了纪念性重建大雅堂的决定,并以此统揽全县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建设,邀请浙江大学编制《中国大雅家园总体建设规划》,并在北京通过专家评审并举办新闻发布会,成为全省第一个以文化为内核主线,实现全城覆盖的总体战略规划。大雅堂从建筑设计、施工、室内展陈都坚持“面向全国、经天纬地”的原则来进行,雕塑设计制作由国内著名雕塑大师叶毓山教授亲自担纲制作;书法作品邀请中国书法家协会100位著名书法家精心创作。2014年1月大雅堂公园开园迎宾,受到社会各界一致好评,国内外100多家媒体争相报道。“文化是城市的灵魂”,纪念性重建大雅堂为建设中国大雅家园找到了“灵魂”所在,改写了“有名无堂”的历史,使“登大雅之堂”名副其实,大雅堂成为全县人民的文化圣地、精神殿堂,丹棱人民大增文化自豪、文化自信。
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全面建成开放大雅堂公园、大雅堂博物馆、文化馆、7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和78个村(社区)文化活动室,县乡村三级文化阵地实现全覆盖。建成首家国际标准星级影城——太平洋电影城(丹棱店)影院。民间众筹文化院坝建设成为全市唯一的国家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丹棱白塔、郑山·刘嘴摩崖造像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雅杨氏墓”保护性科学考古发掘。南宋孝宗御书《龙鹄山榜书》回归丹棱。《唢呐乡的娃》获得省群星奖三等奖,登上央视少儿频道。丹棱方言电视剧《情满丹棱》在四川电视台热播。文艺骨干人才、文艺表演团队、大众文艺作品发展迅猛,大雅系列文艺作品屡获省市表彰。
文化活动铺天盖地。近年来,丹棱县举办各类文化活动近1000场次。举办“大雅风韵”艺术作品展,首届大雅堂文学作品大赛、“中国大雅堂杯”国家象棋公开赛、丹棱县“大雅杯”第二届运动会。千人唢呐入选吉尼斯大全,“唢呐群英汇”享誉全国。创响了“大雅新农民·快乐新农村”群众文化活动品牌,打造永不落幕的农民大舞台,工作经验在全省推广。丹棱县作平文化大院、德祥文化大院着重培养“下得田头、上得台面”的草根文化队伍,自办“村晚”活动受到《人民日报》关注,王作平被评为“全国优秀文化志愿者”。
新闻推荐
用心用情用责任 撑起留守儿童成长的蓝天 本报记者赵娜娜文/图
手工课堂。志愿者与孩子们赛跑。留守孩童学习手工制作。认真听环保讲座。大学生志愿者与留守孩童一起做游戏。夏令营开营。今年暑期,为了让家庭经济困难孩子度过一个健康、快乐的暑假,丹棱县关工委...
丹棱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丹棱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