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丹棱县按照坚持标准、摸清底数、科学规划、明确目标、统筹兼顾、合理安排的基本原则,规划全县教育项目。立足于“保基本、兜网底、一校一策、缺什么补什么”,摸清家底,掌握实情,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充分考虑城乡统筹发展及城镇化建设规划、学龄人口变化趋势、寄宿学生状况以及教育体育资源合理布局等因素,科学调整学校布局。
通过调整学校布局,全县义务阶段教育得到了均衡发展,学校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教师队伍得到优化,学校信息化建设提升,学前教育得到大力发展。
科学布局
县城小学锁定“铁三角” 城区初中“东西”延伸
近日,丹棱城区小学外,送孩子上学的市民谭鑫满怀感慨地说,孩子刚入学时,学校每个班的学生是60余人,现在一班人数调整到55人以下,老师对每个学生关注更多,上学环境更好,孩子学习也更有积极性了。
2013年,丹棱县城小学布局启动,城区扩容项目开始以东、北、西三个方向,分三步逐步缓解县城范围小学学位不足现象。同时,根据城市发展规划方向,丹棱县城小学整体呈“三角形”布局,有效提升学校的教育资源,便于学生就近入学,享受优质的教学资源,有效缓解大班热、择校热等重点、难点问题。
丹棱县教体局项目办负责人介绍,2013年,该县改善丹棱镇小学办学条件,市、县财政投入200万元新建丹棱镇小学教学楼1050平方米,新增学位405个;2016年,该县县本级财政投入490万元,新建城区小学校综合楼1298平方米,新增学位225个,改善城区小学办学条件;预计总投资4500万元、占地60.4亩的端淑小学,按42个班、1890人规模设计,目前已完成方案设计和征地拆迁等前期工作,2019年9月将投入使用。
与此同时,在丹棱初中教育布局调整上,丹棱县第二中学也为全县学校树立了标杆。这所学校前身是该县四个乡镇的四所中学,2012年9月,四所学校融为一体,整体迁建为如今的“丹棱二中”。学校占地面积50.5亩,总投资3200万元的学校拥有12000平方米运动场和一流的教育教学设施,绿化率超过33%,为孩子们提供了舒适的学习环境和广阔的个性发展空间。“建好之初,很多农村的学生家长不理解,认为接送孩子不方便,不愿意把孩子送到学校就读。”该校副校长李云海说,随着学校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家长认可学校,愿意将孩子送到该校享受更优质的教育资源。
而据该县教体局项目办负责人介绍,目前,该县正在筹建端淑中学,估算总投资6200万元,用地面积63亩,按30个班、1500个学位规模设计,建成后将与丹棱二中呈东西布局,两所学校又与丹棱中学呈三足鼎立之势。
深远影响
推动教育和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学校的布局规划调整,对推动丹棱县教育和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使全县优质教育资源布局更趋合理更加均衡,中小学优质学位比例逐年提高,更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
“这促进了城乡之间、乡镇之间、校际之间的均衡稳步发展,同时为学龄儿童创造了接受公平教育的机会。”丹棱县教体局副局长杨斌介绍,通过调整,教育资源优化,办学规模扩大,办学层次提升,全县义务阶段教育得到了均衡发展。
同时,通过调整,农村学校专业教师配置紧缺、教师超负荷工作、专业结构不合理、混岗等问题得到解决,师资资源也得到了有效优化。“结合面向社会公开考试招聘中小学教师,使全县很多中小学教师年龄结构、学科结构等得到明显改善。同时,农村山区学校师生工作、生活条件也得到改善,使山区教师派得下去、留得下来。”丹棱县教体局项目办负责人说。
丹棱县第二中学副校长李云海表示,通过调整,学校的实验教学设备设施能够满足实验教学需要,实现了“宽带网络校讯通,优质教育资源班班通”,学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基本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促进了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提升了学校实验室管理和实验教学管理的规范化、信息化水平。
此外,该县在学校布局规划调整中充分利用闲置校舍,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公办园“广覆盖、保基本”的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农村幼儿就近入学得到保障,幼儿入学难、入学贵、入园远等问题有效缓解。
新闻推荐
“撸起袖子加油干 成绩献礼十九大”系列报道之六 丹棱县:发扬为学精神全力冲刺满堂红 本报记者彭林文/图
企业生产繁忙。近日,记者在丹棱县丹心湖公园项目建设现场看到,地下人防工程建设、人行廊桥建设、绿化景观堆坡造型和高大乔木的栽植已经完成,数名工人正在加紧老年活动中心和公园内部道路的建设。丹...
丹棱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丹棱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