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家企业成为秸秆综合利用“下家”
本报讯(袁丽霞 记者 文铭权)监测每发现一处火点(或焚烧后黑斑)扣考核分2分,扣所在乡镇工作经费5000元;被各级巡查组发现、通报火点信息后,相关人员20分钟内务必赶赴现场进行处理……4月17日,记者从眉山市东坡区委办公室获悉,该区日前出台农作物秸秆禁烧考核办法,区本级财政所为此拿出600万元专项资金。
同时,该区重在堵疏结合,确定10家种植、养殖企业和有机肥生产加工企业为秸秆综合利用“下家”,着力打造一条秸秆回收利用的产业链,建立政府支持、市场导向的秸秆综合利用体系。
东坡区每年小春、大春种植面积分别约28万亩,分别产生农作物秸秆约10万吨。“秸秆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沼气能源化,这10家企业将让众多秸秆变废为宝。”据东坡区环保局局长陈玉平介绍,这10家企业中,包括果色天香等4家种植企业,华诚养殖公司等4家养殖企业和华绿能源等2家有机肥生产加工企业。
该区鼓励企业新添置粉碎机等农业机具,对其给予70%补助;对其综合利用的秸秆,每吨给予30元的运输补助。此外,还引导建立有机肥生产加工产业链,为得到综合利用的“秸秆”找出路。即:由区畜牧兽医局牵头,引导有条件的养殖企业(户)与有机肥加工企业签订粪肥回收协议。由政府补贴、养殖企业(户)自建粪肥发酵暂存池,有机肥加工企业无偿提供垫料及菌种并指导养殖企业(户)科学发酵,由养殖企业(户)自行收集定时添加农作物秸秆,发酵后的粪肥由有机肥加工企业回购作深加工。由区农业局牵头,针对东坡泡菜的产业优势,普及推广有机肥,通过实施循环农业,打造绿色安全的泡菜产业链,提高东坡泡菜的品牌内涵。
明确乡镇为主体,做好秸秆的全面收集工作。区财政按照每亩50元标准,给予乡镇相应的工作经费,负责秸秆的收集、转移和相对集中待转运。
为确保秸秆不被烧而将其综合利用,东坡区把秸秆禁烧与雾霾防治、建设生态东坡结合,组织宣传车辆和人员深入乡村巡回宣讲,使农作物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深得民心。同时,将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纳入乡镇(街道)的综合目标考核和部门的单项目标考核,建立部门联动包村到户工作机制,2000多名党员干部沉下去实现网格化无缝管理。由区环保局牵头成立督查工作组,“晚上查禁烧、白天查黑斑”,对各乡镇(街道)、区级相关部门的工作开展情况适时督查。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冯超颖)5月1日,络绎不绝的游客涌向省内各大景区,拉开了“五一”小长假的序幕。当天,乐山大佛景区接待游客20521人次。峨眉山景区从雷洞坪至万佛顶一带杜鹃花开放,不少游客专门为此而来,或赏...
眉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眉山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