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逾百名残疾考生圆梦大学
□本报记者 廖晶莹
“用脚答题,我一样会写出我的灿烂人生。”今年高考“无臂男孩”彭超终于用603分的佳绩,考上了四川大学法学院,兑现了自己的誓言,为人生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据悉,为了让和彭超一样身残志坚的考生充分享受到政策的照顾,省教育考试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积极为残疾考生们助力圆梦。
温暖助考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彭超是来自攀枝花七中的考生,6岁时因不小心触到了高压线,两条胳膊从肩膀处被截掉,从此成为“无臂男孩”。但他身残志坚,乐观好学,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通过艰辛训练学会了用脚穿衣、写字做题、上网等,日常生活起居基本能够自理,且在攀枝花七中学习期间彭超的成绩一直在全年级排名靠前。2015年是他第二次参加高考,成绩超过今年四川的一本线75分,也比去年的成绩提高了65分。透视彭超美梦成真的背后,除了他矢志不渝,勇于为梦想努力拼搏冲刺,还得益于今年教育部与中国残疾人联合会联合出台的《残疾人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管理规定(暂行)》的新政。在今年高考中,彭超成为四川省首批享受高考特殊政策的考生之一,除了可以携带便于用脚写字的小课桌,每科考试时间还延长了30%。
据了解,残疾分为: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智力残疾、肢体残疾、精神残疾六大类,其中一级为重度残疾。四川省现有残疾人622万,今年参加高考的残疾考生有420人,像彭超那样申请并得到辅助便利的残疾考生共36人,其中,肢体残疾24人(含脑瘫患者5人),听力残疾7人,视力残疾5人;属一级残疾考生有7人。
据省教育考试院相关负责人介绍,对于今年四川省参加高考的420名残疾考生,均严格按考生申请、审核及评估、受理结果告知、量身定制高考特别服务方案等流程提供了服务。
根据审核评估结果,对36名符合条件的残疾考生在高考中按照顾政策分别提供了17种细致贴心的合理便利,具体包括:优先进入考场、考点;引导辅助;携带特殊桌椅;延长考试时间,在该科目规定考试总时长的基础上延长30%;携带拐杖;佩戴假肢;在底楼考试;佩戴助听器;允许亲属进入考场接送;携带光学放大镜;通过交流板用笔谈的方式交流;免除外语听力考试;携带橡胶垫;携带照明台灯;使用轮椅;携带助视器。据统计,其中有10人延长了考试时间。
在这些温暖的助考措施帮助下,残疾考生们得以克服身体的障碍顺利圆满完成了高考。
爱心搭桥飞越鸿沟迈上希望路
据统计,今年参加高考的残疾考生人数为历年之最。仅本科批次,四川省共有153名残疾考生被高校录取,圆了大学梦。但这个梦“圆”来不易。
省教育考试院高考录取场录检组负责人告诉记者,在复核“预退档”档案时不难发现,有的残疾考生虽然高考成绩达到了报考院校的调档线,但受身体条件的限制,投档后仍被退档。遇到这种情形,工作人员会再次认真复查,确认该残疾考生的身体状况属于可以录取的范围内,他们会抓住这一丝希望不厌其烦打电话与高校沟通协商,力劝高校体恤残疾考生成长的不易酌情录取该生。有难度时,省残联的老师也会一起配合。
眉山一中的残疾考生王景丹同学就亲身感受到了希望失而复得的过程。原本已投档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的她,因“体检不合格”被学校“预退档”。录检组工作人员知道情况后,与省残联的老师一起,给王景丹及家长进行了沟通。得知她虽为脑瘫一级残疾生活有些不能自理,但其母亲愿意到学校陪读照顾,能克服困难。便一边回复“退档原因不符实际情况,请再核”复议申请,一边打电话恳请学校再复议。后来,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打破先例录取了王景丹,圆了她的大学梦。当得知她因家庭经济困难,支付学费有较大压力,省残联又与当地残联积极动员爱心企业,为王景丹筹集助学金,解决了她的后顾之忧。
其实,类似王景丹同学这样的事例并不鲜见。录取场相关负责人为记者打开一个电子文档,里面详细记录了帮助进档却面临“预退档”残疾考生协调录取的全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录检组的工作人员不仅要与录取院校沟通,还要与考生、考生家长、残联甚至考生所在地的招考办、学校、医院等沟通。整个过程复杂繁琐,不仅需要高度的责任心、还需要沟通技巧、耐心和细心,而这一切无不建立在一种深厚的爱心基础上。
新闻推荐
农民工和农民企业家返乡创业过去,一队队四川农民工如大雁般向外迁徙谋生。现在,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回乡投入创业浪潮,推动“归雁经济”兴起。已在福建打拼20多年的四川农民工邓步华,如今选择返乡种...
眉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眉山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