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四川万企共赢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总裁刘安伦
□本报记者 李欣忆
4月,一家专注于农村电商品牌包装的互联网整合营销公司在成都悄然成立,其策划的眉山邓伯伯不知火“蜜柚”,短短两个月时间在网络上卖出数千万斤。农村电商的短板在于品牌化,这个案例很好地为农产品品牌化探了路。10月24日,记者专访四川万企共赢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总裁刘安伦时,他就农村电商如何破解品牌化难题,提出一些全新的观点。
记者:我们注意到,农村电商很大的问题在于低价竞争,攀枝花仅卖芒果的网店就有上千家。这些店大多通过打价格战来求生,价格越压越低,导致农村电商发展可能会背离惠农的目的。您怎么看待这种现象?
刘安伦:低价竞争的原因在于产品量大、没有领导品牌,或者领导品牌没被市场认可。品牌化是解决低价竞争的出路。据我们对超市的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农产品品牌化率不到10%,而四川只有5%。为什么品牌化率这么低?我分析有两个原因:一是农产品种植分散,品牌化、标准化难度大;二是意识欠缺,农村真正懂电商的人太少。
记者:品牌化是农村电商发展的短板,如何破题,您是否有全新的思考?
刘安伦:我认为四川的农村电商重平台轻内容,都喜欢和淘宝、京东这些平台合作,但你看青川和淘宝合作了7年,为什么还是没能做出品牌,原因就在于内容没有做好。内容和平台一样重要,我们应该两手抓。
怎么抓内容?我觉得就是做品牌,给农产品“化妆”。品牌化的核心是收集种植关键环节的大数据,比如怎么种植,什么时候发芽,什么时候挂果。我们要把这些大数据包装出来,化好妆,再拿到网上去卖。“化妆”的流程,靠农户自己不行,合作社也不行,最好是一个县成立一个电商品牌运营中心,来做本地农产品的品牌化。
记者:您所说的这个电商品牌运营中心,就相当于“化妆室”?
刘安伦:对,就是“化妆室”。妆化得漂亮首先要底子好,所以以县为单位建立的电商品牌运营中心,首先要对农产品种植进行规划。例如一镇一品、一县一链等模式,一个乡镇集中种植柚子,一个县涵盖柚子加工、生产、资本运作等整个产业链,这可以解决种植分散、难以标准化的问题。然后,电商品牌运营中心就要对这些农产品进行数据收集、品牌策划、营销宣传等一系列“化妆”流程,浓妆淡抹总相宜,只要消费者认可就是好的。
记者:您前面说到四川农产品的品牌化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是否也说明是机会?
刘安伦:当然。互联网时代距离不再是问题,资源优势就会凸显。四川具有很强的农产品资源优势,只要加快普及相关知识,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品牌优势,发展农村电商很有潜力。也正是因为看中了四川的机会,我们才会到这里发展。
新闻推荐
对内重创新、对外拓市场,眉山东坡泡菜“泡”出大文章——□本报记者文铭权袁丽霞“前三季度,东坡泡菜总产量达117.67万吨,实现销售收入107.79亿元,增速达15%。”10月26日,眉山市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预...
眉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眉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