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秀芹 本报记者 袁丽霞
“新买的15千瓦机器,打玉米、豆子粉,完全没问题,再多养点猪也没了后顾之忧。”12月1日,眉山市东坡区三苏乡新西村的养猪大户胡绍成家,打面机轰轰作响,旁边厨房里电饭煲、电磁炉都没“闲着”,滋滋地冒着气。“农网改造后,我们村里这个台区换了11公里电线,新增了两台变压器,所以现在村民用电不用愁。”该村党支部书记朱德君高兴地指着坐落在柑橘园里一个崭新的变压器说。
新西村近年来生猪、水果等产业规模发展得很好,不少村民纷纷购置了打面机、水果初加工等机器,冰柜、空调等家用电器更是成了“标配”。用电需求大增,原有的变压器容量不够了,村民经常发现电器带不动。以胡绍成家为例:500多头生猪,每天都需要上千斤大豆、玉米面,“如果打面机器带不动,我们养殖的积极性肯定受影响。”
这样的情况在眉山市不少农村地区存在。国网眉山供电公司子公司——三新电力服务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梁永超介绍,现在眉山有农村供电所52个,担负着96万农户的用电任务。由于农村近年来用电负荷迅猛增长,全市低电压台区有2931个,涉及农户12.9万户。
为此,国网眉山供电公司开展了“包片进村”为依托的农电管理提升活动,累计争取到农网工程建设投资10亿元,量身定制、改造乡镇电网,打通供电服务地方发展“最后一公里”,受到群众好评。
在具体实施中,解决农村线路“卡脖子”、台区“低电压”,成为农网改造升级建设的重中之重,充分利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等方式,对重过载线路、低电压台区进行统计分析,合理有序安排改造计划。
如新西村所在的东坡区东广供电所,因为用电需求量不断加大,变压器容量由原来的1000千伏安增容到了3000千伏安,线路截面也由16平方毫米增加到了70平方毫米。东广供电所所长简勇刚介绍,辖区内的低电压用户目前已经改造完成了三分之二,剩下的将在明年春节前完成,可以确保目前所有低电压村民用上“舒心电”。
预计今年年底前,眉山将完成投资7.2亿元、涉及7.4万户低电压农户的投资规模。今年9月下达的新增投资4.4亿元涉及3万户低电压农户,将在明年6月底前全部完成改造。
新闻推荐
——直击四川汽车客运站提升改造(三)电脑购票,刷码取票,每一时段、每一班次有多少乘客,电脑显示得一清二楚……这不是赶高铁、飞机,而是坐汽车的真实体验!在四川,通过汽车客运站提升改造,县一级以上客运站...
眉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眉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