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驱车来到眉山市东坡区多悦镇华藏村,只见满山遍野郁郁葱葱,山丘深处的一片杂交竹林地里,砍竹剔枝,打捆堆码,装车外运,采伐现场一派忙碌景象。“我在林竹采伐队务工,全年工资收入有3万多元。”正扛着竹子往坡下走的村民熊光明满足地对记者说,“除了在采伐队挣工钱,我还与外来投资商合作开发了10亩荒山种植杂交竹,每年按股分红2000多元,自己种的5亩杂交竹,间伐收入又有6000多元,真没想到过去‘光膀膀\’的荒山,如今每年能为我带来3.8万多元的纯利。”熊光明只是华藏村着力改善山区生态环境,依靠绿色产业富民的一个缩影。
荒山披绿装
兴林走富路
“要不是发展林竹产业,我这顶穷帽恐怕摘不掉了。”今年44岁的熊光明小时因一次意外事故,不幸失去了左手,造成三级重度残疾,多年与70多岁的母亲相依为命,只能靠种几亩薄地艰难的维持生计。近些年来,在引进业主发展农业的助推下,熊光明通过荒山入股、就地务工、种杂交竹,逐渐改变了家庭贫穷面貌,如今还建了新房,有了存款,母子俩日子越过越甜。对此,熊光明感慨地说,“像我这样外出打工都很难的残疾人,没想到还能从石骨子山上挖出‘金娃娃\’。”目前,在华藏村像熊光明一样靠荒山绿化得到实惠的村民已不是个例。华藏村党支部书记黄泽元告诉记者,“正因为有绿色产业的支撑,2015年全村有28户贫困户脱贫,华藏村被列为市级贫困村的帽子也完全摘掉了。”
据黄泽元介绍,华藏村作为东坡区的市级贫困村,地处僻远深丘,发展基础脆弱,除少量瘦薄的坡地,石骨子荒山居多,多数村民都选择了外出务工。脱贫致富的梦想和希望在山,加快发展的短板和潜力也在山。就在2003年,鼓励农村土地流转政策的春风吹到了华藏村,慕名来该村投资的外地业主刘小波,看准当地适合杂交竹生长的土质、光照、气候条件,通过租赁、入股、转包等方式,当年在该村流转荒山1100亩,成片种植杂交竹,由此示范带动全村种植杂交竹6000亩。此外,该村还动员村民在荒山坡上种植柜桉树2100亩。目前,该村森林面积已发展到8700亩,森林覆盖率达75%以上,成为全镇森林覆盖率最高的一个村,每年创林业产值550万元,为林农带来纯收益300万元。
如今林产业已成为华藏村脱贫致富的主要来源,谈起改变生态环境带来的可喜变化,该村4组林农张自金更是喜上眉梢,“我家把50亩荒山流转出去种杂交竹,按份制每年分红1万元,自己种植的10亩杂交竹,年总产量25吨,纯收入又是1.2万元,加上从事组织林竹的采伐收购,全年净收入有12万多元。现在我家建起了新房子,购买了小轿车,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既要金山银山
更要绿水青山
“华藏村林竹连年采伐,生态环境能否保住?”面对记者提出的疑惑,黄泽元肯定地说,全村以往大多是光秃秃的荒山和少量的杂树,自从10多年前种上竹子、柜桉等林木以后,使成片荒芜的山丘变成了森林,加上部分经济林木,目前全村森林覆盖率达75%以上,成熟的这些林竹虽然连年间伐,但全村的生态环境却从未被破坏。这是因为,杂交竹和柜桉树的特点都是再生的速生类树、竹,杂交竹一般栽后三年投产,适度间伐以后,第二年新竹又会从竹兜自然生长成林,按成熟程度又可继续采伐,连年如此。对于生长周期相应较长的柜桉树,采伐后第二年从树桩生长出的新枝,只需留蓄一根主树苗,加以简单管理,逐渐又长成大树,6年后又可轮伐。因此,尽管全村杂交竹采伐量每年有1万余吨,间伐柜桉树5000余吨,但绿色的生态环境却得到有效保护和提升,而村民靠山致富的效益也越来越大,让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融为一体。“预计2015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8700元,比上年增加500元。”黄泽元坦言。
依托合作社
林农得实惠
实现绿色产业惠民,全靠专合组织引领。多悦镇林业站站长刘军介绍说,面对竹木产品市场时有波动,林农普遍担心销售难问题,2010年,在政府和村上的鼓励支持下,华藏村林农李占奎、万忠贵、张自金3人,合伙组建起郑军林竹专业合作社,将林竹种植管理、技术培训、收购加工等融为一体,共投入资金180万元,在林区出山口处创办起竹木加工厂,吸纳社员和村民120人实现就地务工,其中3支75人的林竹采伐队,常年活跃在林区,从事采伐、运输、销售等一条龙服务,不仅使采伐队员年人均务工收入达到3万余元,还解决了林区20余户规模林业大户和440户竹木种植户的销售难问题。郑军林竹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该竹木加工厂股份合作制成员李占奎说,“企业年收购加工竹片1万余吨、木片4100余吨,使华藏村和邻近的海珠、两河等村,每年所产的商品竹木,均被加工企业采伐收购,促进了林农稳定增收。”该村外来投资业主刘小波告诉记者,“我10多年前来这里流转荒山1100亩,以租赁、股份等方式种植杂交竹,每年采伐量2750余吨,从管理、采伐、运输、销售等环节,全包给合作社负责,自已几乎没有操过心,每年拿到手的纯利就有近4万元。”
随着自然生态环境的改善,华藏村还利用地处华藏寺古庙和两河口水库风景区的优势,引进业主投资2100万元,相继建成3家生态休闲旅游山庄,全年接待游客1.3万余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00余万元。近年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等项目也在该村实施,进一步加快了脱贫致富步伐,如今全村水泥路实现组组通,水泥路通户率达80%以上,村容村貌变新,生态环境变美,村民由穷变富,深山里绿意盎然,充满生机。(陶广汉 本报记者 苏文保)
新闻推荐
乐山师院举办中国世界遗产科普展3月21~27日,乐山师院四川世界遗产普及基地精心策划和组织了中国世界遗产科普展览活动。本次展览共分为7个主题——中国世界遗产概况、华北世界遗产(含高句丽王城、王...
眉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眉山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