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上广安、眉山两个新成员,四川省已有三分之二市州GDP过千亿
2015年,四川省GDP超千亿的市州再增两个,达到14个,占到全省市州总数的三分之二,百亿县(市、区)有望达到109个,多点多极发展进入整体跃升期。
1月20日,全省经济形势新闻发布会上,省统计局总经济师、新闻发言人熊建中透露,2015年,四川省GDP超千亿市州继续扩容,新增广安和眉山两个新成员,总数达14个。
“十一五”期间,四川省GDP过千亿的市(州)只有成都。进入“十二五”之后,伴随着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进,超千亿市州数量不断增长,从2011年的7个到2012年的9个、2013年的12个,2014年短暂停滞后,2015年再次新增两个。其中,成都作为首位城市继续一马当先,2014年GDP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
在五大经济区中,川南经济区四个市已经全部达到千亿,经济总量超过5000亿元,占全省经济总量的比重提高至17%;川东北经济区经济总量也已接近5000亿元,成为全省重要增长极。与此相对,2015年,全省新增4个GDP过百亿的县(市、区),首位一马当先、梯次竞相跨越、城乡统筹发展、底部基础不断夯实的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格局加快演进。
A
超千亿市州首次占到三分之二
2015年,广安、眉山两个市州加入千亿市州俱乐部,GDP分别达到1029.86亿元和1005.61亿元。至此,全省超千亿市州达到14个。
而“十一五”期间,四川只有成都是千亿城市。
四川多点多极发展进入整体跃升期——观察四川经济版图的变化,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
看态势
14个市州GDP过千亿板块轮动明显
去年,眉山在招商引资、加大投入方面成效突出;广安加大高端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发展,两个市均撞线千亿元GDP。至此,四川超千亿市州俱乐部有了14位“小伙伴”,千亿市州占比首次达到三分之二。
从2010年仅成都一枝独秀,到2011年的7个千亿市州再到2015年的14个,超千亿市州快速扩容的背后,折射的是多点多极进入整体跃升期后,全省经济发展的全新态势。
首位城市继续一马当先。继2014年GDP首次突破万亿大关后,2015年,成都GDP有望达到1.08万亿,转型发展加快,辐射带动力进一步增强——新签约引进重大项目520个;实施重大项目837个,完成投资2450亿元;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60家,产值过百亿工业企业增至10家,7家民营企业入选中国民营企业500强。
次级加速突破。在2013年一跃成为全省首个所有城市GDP均过千亿元的城市群之后,川南城市群还在持续崛起,2015年,整个经济区经济总量突破5000亿大关,占全省的比重提高到17.35%。从增速看,2015年,川南经济区以9.0%的增速居五大经济区之首。不止川南,随着广安的加入,川东北经济区的千亿市州也增加到3个。
从最近三年各区域增速来看,五大经济区竞相发展,板块轮动明显。2013年,增速最快的是川东北经济区,增长10.6%。2014年,增长最快的是成都经济区,增速达到9.0%。2015年,川南经济区以9.0%的增速居五大经济区之首。
底部基础进一步夯实。全省GDP过百亿的县(市、区)有望达109个,比2014年增加9个,底部支撑作用更加明显。
看差距
首位度在扩大两极分化突出
2015年,成都GDP有望达到1.08万亿,而第二位的绵阳GDP只有1700亿,两者之比为6.35:1。时间退回到2011年,这一比例为5.76:1。
从经济学上看,一个地区最大城市与第二大城市经济规模之比被称为城市的首位度,首位度高,一方面可以显示出最大城市的集聚能力,同时也反映出一个地区两极分化的程度。
从2011年到2015年,四川第一二名之间的差距越拉越大,这算不得一个好现象。而根据预测,成都经济区到2020年经济总量将达到2.8万亿,和其他4个经济区之间的距离还将拉大。
对此,省发展改革委主任唐利民解释,这背后有几个方面的原因。成都经济区有8个城市,数量占了全省21个市(州)的近40%;成都的经济总量占全省近三分之一,德阳、绵阳、乐山这几个城市在千亿城市里也是靠前的;成都经济区在未来5年的发展空间广阔,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主要依靠成德绵,天府新区主要在成都,还有天府国际机场、空港经济区等都布局在成都经济区……“但这并不可怕。”话锋一转,唐利民说,川南、川东北、攀西经济区都可以受到辐射。所以,尽管“十三五”时期比例可能还会拉大,但对其他几个区域的提质增效仍会产生积极作用。
看未来
“十三五”一批市州GDP有望过2000亿
超千亿市州达三分之二,百亿县市过百,下一步呢?
新闻发布会上,熊建中透露,预计“十三五”期间,将有包括绵阳、德阳等在内的一批市州经济总量迈向2000亿元,而成都的GDP有望突破2万亿。
是不是所有市州都能过千亿呢?熊建中摇头,“那也不是,像甘孜、阿坝,目前的GDP只有200多亿,就算按照每年10%的增速,也难以达到千亿。”
在此基础上,新兴增长极的作用将更加凸显。川南经济区将率先突破,积极融入长江经济带,建成川滇黔渝结合部综合交通枢纽,打造四川省沿江和南向开放的重要门户;天府新区生产总值确保两位数的增速,到2020年达到3000亿元以上;川东北经济区将加快建成川渝陕甘结合部区域经济中心……
县域经济活力也将进一步迸发。预计到2020年,四川GDP过百亿的县市有望达到130个。
B
第三产业占比首破40%
2015年四川经济统计数据出炉,三产产业结构比为12.2:47.5:40.3。与“十二五”开局之年相比,“十二五”末,第一产业、第二产业比重分别下降2个百分点和近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提高了近7个百分点,且占比首次突破40%。
这种变化凸显了怎样的发展趋势?
看变化
第三产业占比逐年上升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当前,第三产业在经济总量的占比被用于衡量产业结构优劣的一个标志。四川省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长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在“十一五”期间,还曾出现下降的情况,这在一定程度上,与四川省所处的发展时期有着密切关系。
进入“十二五”之后,尽管全省经济增速逐年下降,但服务业的发展却一直保持旺盛态势,占比逐年上升。2014年,省委省政府专门出台文件,强力支持五大新兴先导型服务业发展,在此背景下,过去五年,全省第三产业平均增幅达到了10.3%。到2015年,全省第三产业增加值突破1.2万亿元,较2010年翻了整整一番,对经济的贡献率达到了41%,在经济总量中所占比重达到了40.3%,较2011年增长了6.9个百分点,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看问题
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尚有巨大提升空间
虽然四川省服务业占比首破40%,但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差距。
2015年,全国服务业占比50.5%,四川低了10个百分点,至于和东部沿海甚至欧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就更大。
从结构来看,在第三产业中,现代服务业占比明显偏低,而生活型服务业等传统服务业占比偏高,以金融业为例,其在全省服务业的比重只有约7%,而东部地区普遍超过20%。
从区域来看,两极分化非常明显。成都经济区服务业发展规模大、占GDP比重高,其中,成都市服务业占比早在多年前就超过了50%,但攀西经济区、川西北经济区还非常落后。
看趋势
加速发展已有基础现代服务业占比还将提升
“在‘十三五\’期间,四川省服务业定将加快发展。”熊建中信心十足地表示,这取决于两个原因:一方面,服务业增长是实现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必然要求;另一方面,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服务业比重会明显上升。
他认为,经济进入新常态后,生产要素将向第三产业转移,服务业进入加快发展的新时期;四川迈上了3万亿的重量级台阶,服务业加速发展已具备基础。“我国已迈入服务经济时代。”省商务厅厅长谢开华说,近年来,随着产业结构调整的加快,四川省服务业占比不断提升,服务业内部结构也在优化,现代服务业占比提升、传统服务业占比下降。未来,四川省应该顺应工业转型升级的需求以及新的消费趋势,加大推进旅游等生产型服务业,以及体育、时尚等新兴消费服务业的发展。
C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首破万元
“去年,合作社赚了80多万元,又是一个丰收年。”岁末年终,宜宾市兴文县大坝苗族乡的47岁农民卢建文打起了算盘。就在卢建文盘点一年收成的时候,1月20日,国家统计局四川调查总队公布了全省城乡居民收入情况。去年四川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221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3%,高于全国平均增幅0.4个百分点。其中,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首次突破万元,达到10247元,同比增长9.6%,高于全国平均增幅0.7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205元,同比增长8.1%。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首破万元,使得四川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全国平均水平的相对差距进一步缩小。”国家统计局四川调查总队相关负责人分析,9.6%的增速也在全国排名靠前,这样的较快增长,也进一步缩小了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
从收入结构看,去年增长最快的是农民财产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增加的新动力主要是农村改革、土地流转等带来的效益。这一点,卢建文深有感触。
大坝苗族乡地处川黔交界的大山深处,经济发展长期滞后,几年前农民年均收入还只有几千元。卢建文牵头成立“兴文县红旗粮油种植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1200亩,成为宜宾市的种粮大户。在此基础上,2015年,卢建文通过改进新技术,实现水稻全程机械化播种,虽然粮价比上年下滑了15%,但合作社收入不降反增,年底,社员年终分红拿到了五六千元。
卢建文并不满足于此,已有了新打算。“每年3月,油菜花遍地开放,来赏花、旅游的人多得不得了!”人一多,消费也跟着来,“干脆我们自己办个休闲农庄”。2015年底,合作社在基地里投资建立起了观光农庄。但农庄的日接待量只有500人,于是,卢建文还把周边的农户发动起来,按照统一的标准开办农家乐,作为旅游高峰期的补充。“我们从一产延伸去搞三产。”卢建文讲着“时髦”的词,兴奋地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赏花期,农庄一个月收入可达30万元,每户年终分红至少可增加五六千元,加上工资、劳务等,社员一年可增收上万元。而放在以前,这些连想都不敢想。
“卢建文的选择,恰好是现在农民增收的大趋势。”国家统计局四川调查总队相关负责人分析,粮食、生猪、劳务仍是农民收入的主体,但近年来农民围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开展乡村旅游,已经成为致富增收的新动力。此外,扶贫攻坚深入推进,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大,也成为农民收入增加的重要因素。
本版撰文 本报记者 梁现瑞 赵若言 王眉灵本报制图 龚武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刘淼淼省侨联界别政协委员提交了一份《关于解决海外华人华侨在国内短期停留驾驶执照不通用困难的提案》,欲解决华侨华人回国无法自驾的问题。提案的诞生,源自一位眉山籍华侨袁波的苦恼。...
眉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眉山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