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德恩精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机器人根据要求自动完成作业。
本报记者 李幸 文/图
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市,也是四川最年轻的地级市,工业,曾是眉山的短板所在,同时也是潜力所在。
面对“结构不优、质量不高、总量不大”的状况,市委书记慕新海在市委四届十二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工业强市”战略的决心不动摇,以抓重大工业项目、抓传统产业转型、抓特色产业培育“三个重点”为主攻方向,优化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布局,真正发挥出工业“挑大梁”“打主力”的作用。
强基础、补短板、优质量、促跨越。按照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和“开放发展突破年”的部署,全市工业企业正在不断优化提升产业结构和层级,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
瞄准“3135”产业升级
提升工业“续航能力”
一年之计在于春,工业经济开好局、起好步是完成全年经济目标任务的关键所在。近年来,眉山市瞄准发展农产品及食品加工、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3个千亿产业,精细化工、机械及高端装备制造、医药3个五百亿产业目标,立足当下产业升级,谋划未来蓄好项目,提升工业“续航能力”。
在千禾味业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包装车间,洗瓶、灌装、压盖、套膜、贴标……在公司引进的高速灌装线上,一瓶酱油或食醋,不到半个小时便可出厂。“现在的这条生产线每小时可包装2万瓶,明年我们的第三期生产线投用后,每小时可以包装4万瓶。”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据悉,该公司从去年起计划投入5.38亿元实施年产25万吨酿造酱油、食醋生产线扩建项目,全面提升生产质量和生产效率。
在眉山金象化工产业园区,四川金象赛瑞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今年改造升级投用的聚乙烯、聚丙烯催化剂生产线也在加紧作业。经过3年多的研发,该公司生产的聚乙烯、聚丙烯催化剂已经可以替代国外进口。如今,公司生产的合成氨、尿素、复合肥、三聚氰胺、催化剂等产品不仅上下衔接形成了循环经济产业链,更逐步换代升级,走向高端、走向国际。
在四川德恩精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数字化工厂,“机器换人”的场景正在上演。50多台自主研发的工业机器人熟练操作着20公斤到200公斤级的设备,移动、加工、料仓等近乎“无所不能”。“以前这类工作,需要工人‘三班倒’。”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已经完成了智能生产线的升级,升级后企业形成了柔性智能制造单元,实现了定制化生产。
提升产业优势
让工业“挑大梁”
2018年,全市工业实现稳步发展。数据显示,去年全市593户规上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395.6亿元,同比增长16%;全年完成工业投资308.9亿元,同比增长21%,总量和增速分别排名全省第6位、第3位。
“眉山市‘3135’产业优势进一步提升,去年\‘3135’产业总产值达到1147.8亿元,占全市工业总量的82%。”市经济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目前,全市“3135”产业还纳入了全省“5+1”现代产业规划体系,融入全省发展大格局,最大限度为今后发展留足空间。
为产业发展提供更好支撑,眉山市还草拟出台了《“眉山智造”行动计划》《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工业发展十条措施》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
在工业环境营造方面,眉山市选择了成长性好、创新能力强、带动效应显著,核心技术在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产品市场占有率高的50户优势企业,集中有效资源,利用5年时间促成培育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组建了“3135”六个产业协会,推动产业“抱团”,提升市场影响力。
全市经信系统还主动出击抓好产业招商。以2018年为例,全市经信系统选派了140余人次赴北京、天津、广东、浙江、上海等地开展招商考察活动,倾力倾情提供全程服务,协助配合引进亚洲铝业、万华化学、方大炭素等53个工业项目,签约金额103亿元,完成市下目标50亿元的206%。
(下转第二版)
新闻推荐
本报讯(刘浚)为进一步弘扬雷锋精神,传承中华民族尊老、爱老的传统美德,3月7日,东坡区象耳镇志愿服务队组织志愿者开展关爱老人...
眉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眉山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