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啸天给大家讲解诗词鉴赏与写作。
周啸天讲座吸引了许多热爱诗词的眉山人。
讲座现场,大家听得如痴如醉。
诗词爱好者用手机记录讲座精彩瞬间。
■本报记者 刘娟 任枫枫
“读也,写在其中矣。
读到什么份上,写到什么份上。
题材不是问题,须看是不是你的菜。
让每一首诗都成为美的发现。”
周啸天
春光明媚,樱花盛开。
3月16日,受东坡区作协、东坡区诗协邀请,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第六届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国内古典诗词研究和诗歌传播领域权威专家周啸天,给东坡故里的诗词爱好者们分享诗词写作与赏析的魅力。
讲座一开始,周啸天就向大家展示了“鼓琴不易听琴难”七个大字。他说,“鼓琴”乃写作,“听琴”是鉴赏,都是非常难的事,由此引入讲座的主题——《诗词鉴赏与写作》。周啸天说,虽然写作和鉴赏都是难事,但只要喜欢,阅读、鉴赏、写作都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他还以自己为例,给大家分享了他作为一个数学系的学生,是如何背诵2000多首诗歌,继而考入古代文学系,最终在古体诗写作中成就一片天地的经历,引来大家阵阵掌声。
关于鉴赏与写作,周啸天提出几个观点。他说,读也,写在其中矣。他认为一切好的作品都在告诉我们怎么写。他又说,读到什么份上,写到什么份上。意思是说,阅读水平直接影响着写作水平。他还指出,题材不是问题,须看是不是你的菜。告诉大家,能够写作的题材有很多,只是要看它适不适合自己,能不能从中产生一种冲动、联想,然后进行构思、写作。如是观点,都在告诉诗词爱好者们要提高阅读量,快乐赏析经典诗词,做到“腹有诗书气自华”。这样才能创作出更多、更好的文章。
分析了阅读与写作的关系,周啸天还从经典的唐诗、宋词出发,结合自己的诗歌作品,给大家进行了赏析、解读,旨在告诉大家要让每一首诗都成为美的发现,鼓励大家要锻炼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提高自己的审美。
在讲到杨万里的《宿新市徐公店》时,周啸天告诉大家,他曾经在学习古人的绝句时,感觉学得越多,越没有了自己的创作。但却突然悟到写诗是释放。要琢磨生活和语言,注重自己的发现,由此转变为写点。他说,儿童捉蝴蝶是很多人看到的情景,而杨万里却写成千古绝唱。“儿童急走追黄蝶”中的“黄”是点睛之笔,如果改成“蝴”就陷入了平庸。“黄”是动物的保护色,诗里有了童趣。出彩要有“点”,写出彩点。
写出彩点,还要有意。他以杨万里的《小池》为例子,给大家进行了生动的讲解。他说,此诗的首句“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是环境铺垫,“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是特写镜头。他还向大家发问:“诗句的美和图片的美感是否相等,差别何在?”一问一答中,让大家明白了意境中“意”的重要性。“‘才露’联系‘早有’。小荷出水,是谁第一时间发现的?当然是蜻蜓。这就是诗人美的发现。语言浅,但是意境很刁,语言功夫了得!字浅文刁,令人意想不到。”
讲座中,周啸天还通过杨逸明的《春日下大雨雪夹冰粒戏作》、王维的《相思》、李白的《静夜思》、苏东坡的《题西林壁》、李白的《早发白帝城》等经典诗词,给大家讲解了阅读与鉴赏的关系以及写作的方法。
将近三个小时的讲解,让在场听众受益匪浅。讲座结束后,与会人员意犹未尽积极向周啸天提问交流。
学诗就是学人生态度,诗词是人的精神财富。
新闻推荐
消费质量报讯(刘继忠周贤发)为深入贯彻《全国环境宣传教育工作纲要》,3月19日,眉山市东坡区生态环境局、东坡区教体局联合召...
眉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眉山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