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眉山 今日彭山 今日仁寿 今日丹棱 今日青神 今日洪雅
地方网 > 四川 > 眉山市 > 今日眉山 > 正文

一座桥的故事 诉说一个城的变迁

来源:眉山日报 2019-09-29 03:37   https://www.yybnet.net/

老眉山县岷江河简易桥。(东坡区档案馆供图)岷江大桥建桥前民众渡江时的拥挤场景。(东坡区档案馆供图)老桥建成时的盛况。(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 郭侨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曾与美人桥上别,恨无消息到今朝”、“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自古以来,中国境内大河纵横,所经之处水系密集,滋养了富饶的土地。人们依水而居,而有水便有桥,千百年来,桥早已成了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场景和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悠悠江水长流,人来人往络绎不绝,在眉山,岷江一桥从无到有,从有到新,30多年,每一次变迁都让当地人铭记,成为了难忘的回忆。

一座桥的历史,便是一座城市的历史。

无桥过江空叹息

“过境岷江,自古无桥,人车渡河,常有‘翻山易,隔水难’之叹。”20世纪70年代,过境岷江把眉山县分隔成两部分,一个河东,一个河西。河西是眉山县城,河东是崇礼和永寿,河东有居民20万人。

在那个年代,岷江是没有桥的,想进城一趟,必须得坐船。

“一遇到雨水多的夏天,我们基本上就不能过河,根本不敢生大病,因为没办法进城去看病。”今年78岁的梁德元老人如今住在“河西”,年轻时住在“河东”的那段岁月,已经离他远去多年,但如今回忆起,依然历历在目,丰水期为了安全就会进行“封河”。他的一个远房“老辈子”就因为无法过河去医院,耽误了病情,不治而亡。他说,遇到枯水期,可以踩着水中的“简易桥”过河,家里条件好的,还可以骑着自行车过河。

不仅每逢汛期洪水泛滥不能过江,交通的不发达也制约着经济的发展。修建一座跨江大桥,在当时便显得格外迫切。

要修一座大桥得先修河堤,当时全县行动,全民参与,昼夜不停,4万多老眉山人3年就完成岷江主体工程的修建,筑起了百里大堤,变水害为水利。

一座大桥连两岸

1984年6月23日,经省委和省政府批准,按民工建勤,民办公助,多方集资,共同协作原则,岷江一桥开始破土动工,许多人盼望的喜事终于降临。

在那个没有大型机械的年代,每一块石头,都是靠人力推拉过来。修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岷江河堤上,每天都有成百上千人在挥汗如雨。为了早日将盼望中的大桥建成,工人们几乎不回家,吃在工地,住在工地,这个班干了下个班接着干,大家齐心协力想着加快进度修好大桥。

“当时才20岁出头,每天骑着自行车从崇仁到老桥修建处,来回70多公里路,坚持了2年时间,也没有觉得累。”对于岷江一桥,东坡区崇仁镇村民郑友元印象深刻,因为他曾经参与过老桥的修建,这座桥更是见证了50后一代人激情的热血青春及无私建设祖国的红色情怀。

在艰苦条件下,历经两年工期,大桥于1986年9月26号顺利建成通车,成为四川省民办公助、多方集资建成的第一座大型桥梁。对于眉山来说,这绝对

新闻推荐

眉山东坡区大北街小学:确保师生吃得舒心

眉山市东坡区大北街小学在抓食堂食品安全管理工作中,做得认真、扎实、细致,从未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师生吃得安全、舒心,家长放...

眉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眉山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一座桥的故事 诉说一个城的变迁)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