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周孝平为法治论坛获奖作者代表颁奖。
市法学会组织会员开展送法下乡活动。
市法学会组织会员深入基层开展法治宣传讲座。
市法学会召开全市法学会实体化、实战化推进会议。
市法学会组织直属专业研究会深入基层开展法律服务咨询。
彭山区法学会联合区委组织部、区委政法委举行“法治教育进夜校”启动仪式。
市法学会举办“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法治保障问题法治论坛”。
市法学会食品药品安全法学研究会召开成立大会。
法学会组织开展“调解一次纠纷,上好一堂法治课”现场观摩活动。
市委政法委、市委宣传部、市法学会联合举行眉山市第二届“十大法治人物”颁奖仪式。
市法学会、共青团市委、市法学会青少年法学研究会在丹棱县联合举行“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暨送法进校园”活动。
本报记者 廖文凯
2013年至今,市法学会第二届理事会已经走过五年的历程。五年来,市法学会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动员组织全市法学法律工作者积极参与法治眉山、平安眉山建设,为繁荣法学研究、服务法治实践、加强法治宣传、提供法律服务、保障和服务经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多项工作取得新突破。
法学会建设凸显新突破
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自觉将法学会工作置于党的绝对领导下,才能坚定法学会工作的正确政治方向。
五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法学会建设,加强对法学会的领导和政策扶持。市委常委会先后7次研究解决制约法学会建设面临的编制及经费保障等实际问题。市委组织部、市财政局、市编委在机构建设、人员编制、干部配备等方面给予全力支持,率先在全省设立县级法学会机构,核定区县法学会机关会长、专职副会长、秘书长和人员编制,实现了市、区县法学会建设的全覆盖。
2016年,经市编委同意,市编办批复市法学会机关内设机构的调整方案,设立市法学会秘书处、学术部、会员部三个内设科室。2017年,高效推进全市法学会“实体化、实战化”建设。经市委常委会研究同意,成立中共眉山市法学会党组,配备党组书记1名、党组成员2名;在群众法律需求较多的行业领域新成立7个专业研究会;全面完成基层法律服务站试点,全市建成法律服务站26个,法学会建设取得历史性的新突破。
目前,市法学会已发展会员2278人,会员覆盖政法、教育、卫生、税务、劳动、农业、文体、工商、律师、企业等20多个系统,涉及法学法律工作者、政法干警、行政干部、教师、律师等30多个职业,省内外先后有18个市州190余人次到眉山考察学习法学会建设经验。
法学研究凸显新成果
只有在全局中找准定位,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主动作为,法学会工作才有为有位。
五年来,市法学会先后组织会员和法学法律工作者围绕法治眉山建设、平安眉山建设、多元化纠纷化解机制、政法机关服务经济发展、社会治理创新、维护社会稳定、农村土地流转、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等重点领域开展各类专题研讨和实践性研究40余次,形成研究成果100余篇,提出对策建议60余条,被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采纳并形成决策26条,有力推进了司法实践、法治眉山建设、多元化矛盾纠纷化解、维护社会稳定等工作体制机制的深化和发展。
同时,市法学会、市社科联先后5次联合开展优秀法学成果评选表彰活动,表彰通报各类优秀论文180余篇,编辑出版《眉山法学》杂志20期,《眉山法学文集》5辑,《法治眉山主题法治论坛论文集》6辑,为法治眉山建设提供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践参考,法学研究成果先后被《中国法学会》《长安》等中央刊物采用8篇,被《四川政法》等省级刊物采用12篇,组织撰写的《浅析苏东坡法律思想与眉山文化立市》《论“诉非衔接”试点工作眉山模式的建立》《构建法治大格局建设平安眉山对策研究》等90余篇文章,在“第二届执法公信力论坛”“中国西部法治论坛”“中国调解高峰论坛”“治蜀兴川法治论坛”等全国全省学术交流中获奖。
2014年,学会在全省率先成功承办四川省首届“治蜀兴川法治论坛”,为各市(州)后期承办“治蜀兴川法治论坛”创造了可复制的经验。
2015年,学会成功申报中国法学会立项课题《健全完善中国特色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背景下的立案登记制度研究》,省社科规划立项课题《“枫桥经验”与社会纠纷解决机制研究》,在国家级和省部级重点课题申报上取得历史性突破。
2016年,学会组织开展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法治保障问题研究、苏东坡法治思想与实践、预防未成年犯罪法治保障问题研究等“法治眉山”系列主题论坛活动,推动眉山法治建设创新发展。
2017年,学会对“当前政法队伍思想动态的调查与思考”等25个法学研究课题进行立项管理,给予评估合格的结项课题经费支持,有效提升法学法律工作者开展研究的积极性。还邀请全国知名法学专家徐汉明教授为全市法学法律工作者专题解读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深刻内涵,为眉山市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提供前瞻性理论指导。
法治实践凸显新成效
只有坚持问题导向,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争创一流,法学会工作才能获得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的深切认同。
市法学会始终坚持把全力保障和服务眉山改革发展稳定作为首要任务,全力服务于党委政府工作重心。目前学会有281名会员担任市县两级政府部门法律顾问,326名会员担任企业法律顾问,362名会员担任行政村(社区)法律顾问,354名会员兼任中小学法制副校长,150名会员加入法治宣传队伍和基层调解组织,300多名会员加入市、区县普法讲师团,80名会员加入市县两级信访接访组。
五年来,学会先后组织会员为市县两级党委常委会和政府常务会会前学法,宣讲法律30余次,为各级机关上法制课200余次;为市县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出台政策文件开展法律论证、咨询12场次,提出修改建议16条;针对园区建设、企业融资、招商引资等法律风险防范提出有针对性建议意见20余条,被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采纳12条;先后抽派65名会员参与化解和代理涉法涉诉信访案件、重大疑难案件86件,妥善化解78件;抽派150名会员入驻基层调解组织参与矛盾纠纷调解,及时妥善化解纠纷3600余件次,为全市社会大局平稳发挥了重要作用。
法治宣传凸显新经验
只有把握规律,搭建平台,搞好服务,法学会工作才能激发出巨大的工作活力。
五年来,市法学会先后组织会员和法学法律工作者积极参与系列法治宣传教育活动,组织会员进乡村社区开展“调解一次纠纷、上好一堂法制课”现场法治宣讲128场次。先后为企业开展法治培训和法治讲座12场次,参训人员800余人次。在全省率先组织法学会会员中的法学法律工作者,深入基层开展“百名法学法律工作者百场法治讲座”活动,举办法治讲座481场次,开展法律咨询服务469场次,受教育人数达3万余人次。
与此同时,学会组织开展眉山市第二届“十大法治人物”评选表彰活动、“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活动。市委政法委、市法学会、政法书画摄影家协会联合开展全市政法系统“三严三实·司法为民”主题书画摄影文学作品创作活动,进一步营造了良好法治氛围,增强了市法学会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法学会工作机制建设凸显新进展
只有抓住根本,夯实基础,巩固基层,法学会工作才能固本强基、创新发展。
五年来,市法学会先后建立完善了法学会工作考核评价机制、会员工作管理制度、“法学会+微信公众号”推送管理机制、法学会日常运转机制等相关工作机制,出台了《眉山市法学会法学研究课题管理办法》《眉山市法学会专业研究会工作规则》《眉山市法学会基层法律服务站工作规则》等规则制度,进一步规范了法学会工作考核评价、会员发展、工作联络、研究会管理、学术项目管理、基层法律服务站建设等工作,法学会工作质效得到极大地提升。
(图片由市委政法委提供)
新闻推荐
明代兵器集中展示。本报记者何海洋摄本报讯(记者袁丽霞吴晓铃)6月26日,江口沉银——四川彭山江口古战场遗址考古成果展...
彭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彭山区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