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新闻 彭山新闻 仁寿新闻 丹棱新闻 青神新闻 洪雅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眉山市 > 彭山新闻 > 正文

重阳节 聆听百岁老人故事探访“寿乡”长寿秘诀

来源:眉山日报 2018-10-16 06:08   https://www.yybnet.net/

赵步云兴奋地展示拿枪姿势。卢王氏(左)老人关爱地摸着余学芬(右)老人的手。周维见正在吃自己爱吃的卤肉。杨学彬一笔一划认真地写下自己的名字。

俗语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彭山是享誉国内外的长寿之乡、忠孝之邦。这里百岁以上老人的比例高出全国10.34个百分点,是全国唯一一个经多学科专家论证的“中国长寿之乡”。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7年12月底,全区百岁以上的老人68人。他们的一生并不传奇,却在平凡中透露出生命的坚韧。在重阳佳节前夕,记者走近数位百岁老人家中,去聆听他们的养生之道。

周维见

“孝老敬老”代代传 百岁老人乐天伦

本报记者 雷卓鸣 文/图

“百善孝为先”。在彭山区观音镇曾家村,有这样三位年过半百的“孩子”,几十年如一日悉心照顾老父亲周维见,让百岁高龄的老人安享晚年。

10月14日早上8点,在小女儿周留花的带领下,记者见到了正准备起床穿衣的周维见。“不着急,慢慢起。”周留花像往常一样,耐心叮嘱着父亲。

刚起床的周维见显得精神矍铄,眼睛清亮,老人不仅行动自如,生活还能自理。见父亲开始洗漱,女婿张治均收拾好被套,便准备起了父亲的早餐。为了保证父亲的营养,每天早上,蜂王浆加奶粉冲泡是必不可少的,再配以煮熟的鸡蛋,充足的营养搭配才能保障百岁的父亲有个硬朗的身子骨。

吃完早餐后,孙儿重孙都来了,因为今天是老人的百岁生日。但记者得知,老人一生勤劳刻苦,凡事都很节约,原本计划今天要给老人张罗的寿辰宴席,也因为他的坚持而取消了,所以大家一大早聚在一起,目的是为了给老人送去生日的祝福。

8点半,按周维见的老习惯,他该出门了。大女儿周冬如便陪着老父亲送他去茶馆喝茶。周冬如说,茶馆离家很近,父亲每天去喝茶为的只是听听别的老年人讲一些“龙门阵”,了解了解本地发生的一些事儿。每天将父亲送去喝茶后,周冬如都会来到观音镇农贸市场,给父亲买些卤肉,为的只是父亲从茶馆回家后,能有个他喜爱的下酒菜。“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日子也越过越好,每天两小杯白酒配上一碗卤肉,老父亲的爱好不过如此。”他说,“虽然以前生活很艰苦,但父母都把我们照顾得很好,宁愿自己不吃,也要给我们吃。如今他老了,我们更应该孝敬他。

回忆起小时候父亲对自己的爱护,周冬如、周留花以及张治均将这份感恩回报的孝心,演变成为维系大家庭的精神支柱。从几个子女先后成家立业,建了小家不忘大家,把孝敬长辈摆在首位,使父亲老有所养,衣食无忧,精神愉悦,健康长寿,成为全村第一号寿星。“‘家里一老,如有一宝’,为此我们都很自豪,孝敬老人也是为下一代做出榜样,我们做好了,下一代也会跟着做好。”女婿张治均感慨地说。

如今,周维见儿孙绕膝、生活幸福。也许正因为是这样一个有着“孝老、敬老”朴实家风的家庭,造就了老人长寿的秘诀。

杨学彬

啥事别往心里去 从未与人生争执

本报记者 王莉 文/图

腹有诗书气自华,看到102岁的杨学彬老人时,记者才明白什么是岁月沉积的美:薄而红润的嘴唇,清澈如水的目光,谦虚而又彬彬有礼的谈吐,瘦小的身躯里蕴涵着智慧和勇气。

杨学彬,家住在彭山区彭溪镇兴崇村6组,曾在眉师就读,后开始教书育人。在那个女性读书十分困难的年代,她都不畏艰难坚持要念书。“每周上学要徒步走十几公里的路程。”回忆起往事,杨学彬的嘴角止不住上扬,“但只要能读书,就感觉很幸福。”

现在虽已过百岁高龄,杨学彬的视力仍然很好,依然喜欢看书。老人房间的箱子、床头上堆满了书,许多已被翻阅得十分破旧。这些书大多是章回小说,有《三国演义》《儿女英雄传》《隋唐演义》等。在一堆旧书中,几本崭新的杂志映入记者眼帘。老人的小儿子程协五说,这些书是前几天志愿者来慰问老人,怕老人无聊,新送来的。

杨学彬虽然很喜欢看书,常常沉迷在故事中,但她性格外向,开朗大方,喜欢与人交谈。尽管到了晚年,老人的听力已大不如从前,仍喜欢与人交谈。为此,小儿子还特意买了一块小黑板。只要老人听不见,他便一字一句地写下来与她交流。“尽管已过百岁,但我妈写起字来丝毫不马虎,端端正正的字也是她一生教书育人的写照。”杨学彬的小儿子自豪地说。

在教书生涯中,杨学彬总是用言行教诲着学生;在晚年生活中,她性格温和、恬静,凡事不计较,从未与家人、邻居发生争执;与媳妇儿子相处和睦,逢人便夸奖儿媳孝顺懂事。“心胸开阔,啥事别往心里去,就睡得好,吃得好。”她说。

杨学彬的家靠近城郊,每天早饭过后都会在村上散散步。随着日子越过越好,村民们的生活变化很大,杨学彬的生活也有了很大的改善。她说,小说中描绘的好日子,她现在已经过上了;小说中想象不到的好日子,她也过上了。“我是那一代苦水中熬过来的人中的幸存者,更是幸运者。”

赵步云

保持一颗平常心 自己的事自己做

本报记者 王莉 文/图

“你们一定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在彭山区武阳镇幽静的农家院里,住着一位退役军人,从抗日战争起至抗美援朝,足迹遍及中国的众多重要战场。他叫赵步云,今年103岁,虽已须发皆白、身材枯瘦,但精神矍铄、口齿清楚,讲起往事慷慨激昂。

赵步云于1915年出生在一个贫寒的农户家庭里。1936年,年仅21岁的赵步云加入了军队,开始了他的峥嵘岁月。1938年初,他随刘湘部队出川抗日,先后转战湖南、湖北、山东、安徽等地,参加了台儿庄战役、长沙会战等大小战役和战斗近百次,并在日本投降后参加了押送2000多名战俘到武汉的任务。

由于长期战争,赵步云多次负伤,至今身上都还留着枪伤导致的疤痕。离休后,他一直赋闲在家享受天伦之乐。别看赵步云已年过百岁,但自己的事基本不允许别人插手,叠被子、穿衣服、读书看报,样样干得利索。“我现在身体还可以,只要天气允许,就会约上村里一帮老年朋友,从家走到老年活动中心打打贰柒拾、喝喝茶、摆摆龙门阵。”老人高兴地说,政府和社会各界对抗战老兵的生活很是关心,除每月领取优厚的生活补助外,还将抗战老兵病痛入院费用全免。所以自己生活得很舒适,睡眠好、胃口也不错,心情好时还适当的喝点小酒、抽点小烟。

如今,赵步云已走过了百余个春秋。“自己没有什么长寿秘诀,走的是平常人的路,做的是平常人的事,怀的是平常人的心。”他常常告诫后人,现在党的政策一天比一天好,我们要懂得感恩祖国,好好珍惜这来之不易而又美好的幸福生活!

卢王氏、余学芬

吵吵闹闹不过夜 乐观豁达好心态

本报记者 王莉 文/图

102岁的卢王氏,与101岁的余学芬同住在彭山区彭溪街道毛店村。两家的屋子距离不过二三十米。距离近,加上又是婶娘关系,两人从年轻时就是无话不谈的好姐妹。尽管如今已百岁高龄,但互相拌嘴抬杠已经成为了她俩晚年生活的常态。

“两位老人年轻时吃了不少苦,都是从苦日子里头过来的。”据卢王氏的儿子卢正佛回忆,两位老人都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两人一前一后嫁到卢家,一起带孩子、做农活。在那些艰难的日子里,两家人一起扶持着走了过来,两人的感情也因此越来越深。

前几年,老姐妹俩的身体还算硬朗,风和日丽的时候,常常在村里散步,手里揣着一把花生或者瓜子,或坐或立,你一言我一语,聊着村里的闲事或家常。不过近一两年,卢王氏的身体大不如从前,腿脚也有些不利索了。余学芬也在年初时摔了一跤,好在不严重,仍然需要在床上静养。

此后,卢王氏总会让儿子牵着她去看望行动不便的老姐妹。“我们俩过了一辈子苦日子,如今政府的好政策来了,终于可以享福了。”她拍着余学芬的手说,“老姐妹,希望咱俩都能健康长寿。吵吵闹闹一辈子,我还想跟你多拌几年嘴。”

从年轻到年老,两人在生活中免不了因琐事而拌拌嘴、吵吵架,但是很快会和好如初。卢正佛常常说:“二老长寿的秘诀就是吵吵闹闹不过夜,最关键的就是心态,老太太们都很乐观豁达,不会真正跟人计较,也很少发火生气,对孩子们都格外爱护。”

如此高龄的两位姐妹,相伴着过走漫长的人生,仍像两个“老顽童”一般拌嘴抬杠共叙家常,这种比骨肉亲情更久长的姐妹缘份不知是修了几世的福气。

新闻推荐

以创文提升百姓幸福感 诗雨

文明,是一座城市的内在气质,也是一座城市的幸福底色。文明城市的创建是难度最大、含金量最高、最能体现城市综合实力的荣誉...

彭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彭山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重阳节 聆听百岁老人故事探访“寿乡”长寿秘诀)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