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新闻 彭山新闻 仁寿新闻 丹棱新闻 青神新闻 洪雅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眉山市 > 青神新闻 > 正文

扶贫路上的“夫妻档” 本报记者 王丽 文/图

来源:眉山日报 2017-06-21 06:31   https://www.yybnet.net/
趁着午休时间,高强夫妻两人坐在一起交流工作经验。农技指导到地头。陈桂蓉实地走访察看农户猕猴桃种植情况。

2015年8月,青神县第一批“第一书记”走马上任。从县农牧局派驻到白果乡白云村的高强和从县公安局派驻到河坝子镇杨店村的陈桂蓉是其中比较受关注的两位。因为,他们有着和其他“第一书记”不一样的关系——他们是夫妻。

回首两年来的“第一书记”工作,高强夫妻两人感慨,既有驻点村发生巨变、贫困户脱贫摘帽带来的喜悦与欣慰,当然也少不了不为人知的艰辛与苦涩。

全心全意 助力贫困户摘帽

“一个女同志,能有什么能耐?”2015年8月,刚到杨店村时,无论是村组干部还是普通百姓,都不看好陈桂蓉这个举止斯文的“第一书记”。然而,慢慢相处下来,大家才感到,这个“第一书记”不简单。

进村第一年,陈桂蓉就带领全村新植椪柑500亩、猕猴桃30亩;在一次又一次向上积极争取中,要回了一笔笔基础设施改造资金;她鼓励培育了多个致富带头人,带动群众一起发展产业;通过“点对点”向企业输送劳动力,解决贫困人员无收入、收入低问题;引导和帮助村两委干部和农户充分利用电子商务、微信平台销售农副产品……

而在11公里外的白云村,高强也没闲着:村里的基础设施薄弱,他就积极跑项目找资金,为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基础支撑;村里没有支柱产业,他就探索种养结合方式,解决农户投入高、品质提升困难等一系列产业发展瓶颈;群众没技术,他就通过组织技术服务队、开展培训会、赠送科技书籍等方式,引导种植户科学种植、科学养殖,千方百计提高农副产品附加值……

2016年年底,在陈桂蓉和高强的驻点及相关部门的帮扶下,杨店村和白云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摘帽。

相互学习 提升扶贫成效

虽然在不同的村驻点帮扶,但在扶贫攻坚路上,高强夫妻俩一直坚持相互学习。

最初,从县公安局的“坐办公室”到在杨店村走家串户“做苦差事”,陈桂蓉因没有及时改变工作方式,导致许多工作不能顺利开展。相反,从县农牧局下派的高强拥有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很快便进入了自己的角色,与当地群众相处融洽。

“有几次,群众的思想工作做不通,我回家就会发脾气,指责有的群众‘顽固不化\’。他听了后就批评我,让我不要用以前在公安部门时的那套态度生硬、严厉的工作方式做基层工作,要多站在群众的立场想问题,注重与群众的感情培养,对他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拉近和他们之间的关系。”陈桂蓉认为,自己“第一书记”的工作成绩离不开丈夫这个好的学习榜样。

陈桂蓉学习高强的工作方式,高强也从陈桂蓉身上学到了创新的扶贫思路。

去年10月,杨店村的晚熟杂柑成熟季节,陈桂蓉突然有个想法:可不可以在微信朋友圈里卖这些果子?“这个想法太好了!”陈桂蓉的这个销售思路想法让高强眼前一亮。说干就干,两人分别在农牧和公安系统的微信群里宣传销售驻点村农户的杂柑,而且还私底下比赛谁在微信上卖得杂柑多,在“比”中激发工作热情。

如今,让夫妻俩骄傲的是,白云村和杨店村的农户都尝到了微信销售这个方式带来的甜头,除了杂柑,农户们甚至通过微信朋友圈将蔬菜、家禽、蛋类等农产品销往了北京、上海、广州等各大城市。

心存愧疚 “最对不住家人”

两年驻村,高强和陈桂蓉说,“最对不住的就是家人。”

“这两年,周末我们经常加班,能陪女儿的时间很少。她还处在成长的年龄,当父母的应该与她多了解、多沟通,可我们对她关心得很不够。”说起正读初二的女儿,高强觉得有些惭愧。“每天,我们下班回家做好饭菜已经接近晚上8点,女儿常会饿着肚子做功课,”高强心疼地说,“但她从来没有抱怨过,还让我们安心工作,不用为她的学习操心。”

除了女儿,高强说,对父母照顾的欠缺也常让夫妻俩愧疚不已。今年年初,60多岁的母亲腿关节出现毛病,不能走路,每天要去医院做理疗。“她在医院做了20多天理疗,可我直到她结束理疗前第3天才知道这件事情。”高强说,为了不给他们增加思想负担,母亲一直没把自己生病的事告诉他们,那段时间全靠70多岁的父亲踩着三轮接送母亲。

“我们顾不上照顾孩子和老人,幸好他们都非常理解、支持我们。”说到家人的默默支持,高强和陈桂蓉转而粲然一笑:“相比付出,我们拥有的是更多收获,我们都觉得值!”

新闻推荐

守住一条根 让眉山“非遗”传承发扬 本报记者 熊莉 李幸 文/图

《抬工魂》剧照。眉山,一座拥有东坡故里、中国词乡、诗书古城、长寿之邦等美誉的城市,从1500多年的历史中走来,声名远播。2012年,眉山实施“文化立市”战略,努力创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在这当中,与时...

青神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青神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扶贫路上的“夫妻档” 本报记者 王丽 文/图)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