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涛正在饲养奶牛。
张艺 本报记者 王允浩 文/图
【核心提示】
他曾经是黄桷坝的放牛娃,如今是乡亲们的致富领头人;他曾经是外出打工者,如今是青神新型职业农民;他曾经创业失败穷困潦倒,如今东山再起成为百家奶店老总……他,就是青神县一农牧公司总经理黄涛。
如今,他创建的农牧公司拥有牧草基地1500亩、奶牛牧场存栏奶牛1000头、直营奶店100多家,其鲜奶品牌在成都、乐山、眉山家喻户晓,实现了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休闲体验农业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发展。引领家乡老百姓发展生产、吸纳就业,带动一方增收致富,黄涛成为眉山市返乡创业的优秀代表和创业带头人。
初创业 屡战屡败不言弃
1974年,黄涛出生在青神县瑞峰镇黄桷村,家中生活艰难。父母白天必须出去挣工分,养牛养猪的任务就落在黄涛的身上。早起割一背猪草牛草,再背书包上学,放学后赶牛、放牛,牛苍蝇、牛粪味是黄涛挥之不去的童年记忆。
初中毕业后,为谋生活,黄涛早早走上了外出打工之路。他走南闯北,做过泥工,挑过灰桶,也发过传单,做过销售,最后接触到兽药行业。凭着踏实肯干、吃苦耐劳的性格和灵活的头脑,黄涛逐渐成为兽药销售行业的佼佼者。到2000年,他已有几十万元的积蓄。
“打工虽然收入稳定,但毕竟是在外漂泊。几次回家看到了家乡发展变化,我萌生了回乡创业的念头。”黄涛说。2003年,眉山市政府提出了“百万头奶牛、百亿元产值”的“双百工程”,号召全市发展奶牛产业,他看到了创业机会,带着打工积蓄回到青神,在黑龙镇租地20亩,建起一座奶牛场,开始了创业之路。
刚开始,养殖技术全靠书本,没有实践经验,最初存栏的100头奶牛病的病、死的死,一年之内就损失近100万元。痛定思痛,在随后几年中,黄涛聘请专业技术员驻场指导,掌握了养殖技术和疫病防治,到2006年,他已拥有存栏奶牛150余头,年产奶量600吨,年纯收入50万元,黄涛初次尝到了创业成功的喜悦。
天有不测风云,2006年开始,奶市低潮席卷全国,黄涛不仅把辛苦几年的收入全部亏损进去,还到处借钱苦苦支撑。
创品牌 和谐养殖终成功
失败了就一蹶不振,这不是黄涛的性格。2010年市场回暖后,他跑到山东、河北考察学习,结合自己的养殖经验,总结出了“高效、绿色、和谐”的六字养殖理念。同时,他注册商标,以牛场直供鲜奶的营销思路,在青神县花园街租下店面,开了第一家直营鲜奶吧。凭着质量和口碑,6年时间,奶牛存栏就增加600头,在成都、乐山、眉山开设直营鲜奶吧100余家,日供鲜奶10吨。
在黄涛心中,一直有浓浓的家乡情节。他常说:“自己富,不算富,带动乡亲一起富才是真正富。”乡亲们的信任更是他肩头沉甸甸的责任。2016年,黄涛在家乡瑞峰镇黄桷村新建高标准奶牛场一座,设计奶牛存栏1000头,肉牛200头,目前已完成建设并投入运行。奶牛场以托管模式运营,以免费技术扶持吸引周边农户创业养殖,实现共同致富。同时,再流转土地700亩,将牧草基地扩展到1500亩,吸纳本地农户就业务工113人。
新闻推荐
1月14日,在青神县白果乡坛罐窑村岷东大道青神段一期项目施工现场,挖掘机隆隆作响,拉土车辆来回穿梭,工人们干劲十足、加紧施工。岷东大道青神段一期项目全长8.77公里,起于高台乡粤江河,途经麻柳村、百...
青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青神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