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墓体。
青神县文保中心主任岳华刚向记者介绍宋代古墓的特点。本报记者 张忠苹 摄
76岁的曾大爷讲述这片土地的过往,感慨万千。本报记者 张忠苹 摄
张志刚和岳华刚等人均表示,由于考古尚在进行之中,暂不能确定墓主人身份。“目前挖掘出的文物正在由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作进一步研究。”岳华刚说。他期待能够从该墓室出土的文物中找到一些蛛丝马迹,能了解宋代的青神,大户人家的生活与情趣。
铜镜装在化妆盒
宋代女子打扮不输现代
夫妻合葬墓内的铜镜引起了现场考古人员等人极大的兴趣。
对于铜镜的用处,考古人员称是多为女子化妆所用,也有可能是陪葬祭祀所用,在全国的宋代墓室内,曾多次出土过铜镜。
出土时,铜镜被泥土包裹。张志刚解释,这是由于铜镜可能是放在木质的化妆盒或首饰盒里的,年代久远,木质盒子腐朽所致后,盒子里的文物就外露了,当然,也有可能是遭遇盗墓后文物外露。
女孩子天性爱美,宋朝女子也一样。她们的化妆首饰盒也有花钿、眉笔、胭脂、口红等不会比今日许多女孩子的化妆包逊色。成都龙泉驿2017年8月发现一处大型的宋代墓葬群出土了一套保存完好的宋代仕女妆奁,里面装有梳、篦、妆镜、白瓷化妆盒,盒内还有化妆品。
记者查询资料发现,南宋女子会用染甲液。南宋周密的《癸辛杂识续集》介绍了一条美甲的方法:凤仙花红者用叶捣碎,入明矾少许在内,先洗净指甲,然后以此付甲上,用片帛缠定过夜。初染色淡,连染三五次,其色若胭脂,洗涤不去,可经旬,直至退甲,方渐去之……
至于画眉墨,资料中也多有记载,宋代女性画眉流行使用画眉墨。画眉墨是人工配制的化妆品,宋人陶谷《清异录》记载:唐末以来,妇人“不用青黛扫拂,皆以善墨火煨染指,号熏墨变相”。这种画眉墨是一种烟墨,南宋陈元靓在《事林广记》中记载了烟墨的制作方法:“真麻油一盏,多着灯芯搓紧,将油盏置器水中焚之,覆以小器,令烟凝上,随得扫下。预于三日前,用脑麝别浸少油,倾入烟内调匀,其墨可逾漆。一法旋剪麻油灯花,用尤佳。”
此外,宋人化妆也打粉底。古人所用的粉底一般是铅粉,所以后人干脆用“铅华”来指称粉底。有一首《田家谣》宋诗写道:“中妇辍闲事铅华,不比大妇能忧家。”说的是一户农家的二媳妇比较爱美,忙里偷闲化妆打扮。但铅粉虽可美白,毕竟有毒,所以宋人又用石膏、滑石、蚌粉、腊脂、壳麝调制粉底。
至于胭脂和口红,当然更加普遍了。张志刚认为,这些资料未必全对,但史料中确有宋人使用化妆品的记录。而这个夫妻合葬墓里会有铜镜,估计也是当时女子梳妆时所用。
新闻推荐
四年蝉联“销售大王”,省外订单年均达3000吨 郭池祥:种植椪柑31年 老路走出新高度 本报记者 辜嘉伟 文/图
郭池祥正在帮忙进行装箱。“小杨啊,水果装箱都准备好了吗?客商刚打来电话,运输货车已经到村前了,几分钟就到农场”“我现在把修剪工具发给你们,一会儿装箱的时候一定要把多余的椪柑枝剪掉,防止椪柑在运...
青神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青神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