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志愿者参加义务献血。
(市精神文明办供图)
志愿者服务公益助残跑。
学生们积极参与阅读知识互动。
志愿者下乡入户开展法律宣传。
开展义诊义剪、探访孤寡老人、宣传文明出行、清理河道垃圾、义务植树造林……一直以来,眉山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活动,践行雷锋精神,传递社会正能量。
3月5日是第55个学雷锋纪念日。雷锋精神永不过时。在学雷锋纪念日的关键节点,集中开展系列学雷锋活动,这既是对雷锋同志最好的纪念,也是对雷锋精神的发扬光大。好比春天生命发芽,3月学习雷锋,有利于加强现代人对雷锋精神的认知,尤其是能够培养青少年助人为乐的品德,将与人为善、助人为乐的种子埋在每个人的心里,生根发芽,长成温暖社会和人心的参天大树。
壮大志愿者队伍
其实,在众多活动中,志愿服务最大的参与者和受益者都是市民。在眉山,也有越来越多的市民加入志愿者的队伍,市民群众成为眉山志愿服务的主力军。
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在市精神文明办、民政等相关部门的指导下,眉山市新孵化培育社会志愿服务组织12支,新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9个,注册志愿者同比增长10%,全市志愿者队伍数达2000余支,社会志愿服务组织81支,志愿者总数达29万余人。
杨芳的青神县少儿发展促进会(以下简称“少促会”)便是在2017年新成立的志愿者协会。2015年,杨芳和友人一起创建了少促会的前身,“青神县跳跳羊亲子社团”,致力于向青神的孩子推广阅读,分享阅读。她常常与团队一起举办阅读活动,建立QQ群、微信群,列好书单,与家长和孩子分享;把好书带进校园,结合教学举办读书活动。
2017年,杨芳的“跳跳羊亲子社团”更名为“青神县少儿发展促进会”并在当地民政部门登记注册,少促会开辟了阅读推广基地,供孩子们阅读活动。如今,协会的活动深入学校、社区还有乡镇,为偏远地方的孩子带去好书、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
“每当看到孩子露出笑脸,我就觉得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杨芳说。发现了阅读带来的改变与惊喜,渴望将分享出去,正式这样的动力,才让她还有少促会一直前行。
让雷锋成为“常住人口”
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如何让更多市民坚持做好事,乐于志愿服务。眉山,正通过大力加强队伍建设、机制建设、平台建设、氛围建设,推动志愿服务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让雷锋成为了“常住人口”。
队伍建设规范化。眉山成立了市志愿服务总队,依托各级党组织和行政事业单位、群团组织、企业、行业、大专院校组建志愿服务队;大力培育和孵化社会志愿服务组织,壮大社会志愿服务力量;积极推进村(社区)志愿服务站(点)建设,加强基层志愿服务队伍建设,形成涵盖城乡的志愿服务组织网络。
机制建设制度化。出台全省首个志愿服务嘉许回馈办法——《眉山市志愿服务嘉许回馈办法(试行)》,规定眉山市除了对优秀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志愿服务项目、志愿服务社区(村)等志愿服务进行评选、宣传外,还将对获市级以上优秀荣誉的志愿服务先进典型,在符合相关政策、规定情况下,给予优先推荐参与市级以上身边好人、道德模范、五一劳动奖章、三八红旗手、文明单位等荣誉评选等一系列嘉许回馈措施。
活动开展常态化。搭建“一月一主题”活动平台,围绕文明城市创建、绿色发展等重点工作,常态化组织实施文化惠民、帮贫助困、文明劝导、关爱山川河流、敬老爱老、邻里守望、暖冬行动等主题志愿服务,做到月月有安排、周周有活动。
扎实惠民的志愿者活动广泛开展,让人人感受到志愿者就在身边。
新闻推荐
清理后的思蒙河(西龙段)干净清澈。本报记者辜嘉伟文/图“自从河长制工作开展以来,流经西龙镇的河水水质得到明显改善,污浊的河流已经成为过去式。”3月18日,在青神县西龙镇万沟村万沟河边,一提到眼前的...
青神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青神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