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青神县民政局工作组一行等来到南城镇沙河村,全覆盖实地走访全村低保、特困户等民政服务对象。工作组组长汪品元介绍,这是该局去年实行“季度全员走基层”以来每个季度大走访的“常规”动作。
“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去年以来,青神县切实践行“大爱、大为、大和”民政核心价值理念,率先探索建立“工作流程标准化、基础数据信息化、救助帮扶人文化”体制机制,分层分类“落细落小”民政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让老百姓真真切切增强了民政惠民政策带来的“获得感”。
工作流程标准化,让民政服务政策“应知尽知”。青神将城乡低保办理、特困人员申请、医疗救助等23项民政服务办理流程、基本标准整合梳理,并在党政网、互联网和民政官方微信公众号以及基层镇、村两级政务公开栏公开“晾晒”、阳光公示,大大压缩了基层部分镇村干部“人情保”“关系保”可能产生的“微腐败”。“条件是啥子标准、哪些人可以申请、办理流程是怎样的,群众可以一清二楚,现在基层干部必须规规矩矩办。”青城镇民政办主任王根勤说。
基础数据信息化,让符合条件对象“应享尽享”。全县将低保、重点优抚、医疗救助、农村留守儿童、60周岁以上老人、80周岁以上老人、婚姻登记历史数据等信息采集、数据统计均录入信息系统,建立电子信息台账,及时准确掌握基础数据,实行动态管理,努力确保民政服务对象“应享尽享”、不漏一人。民政部门还将基础信息主动对接人社社保医保、国土不动产登记以及公安机动车登记信息管理系统,利用互斥信息比对查找违规享受民政服务问题。2017年,全县通过基础信息比对查找清退因征地拆迁等多种历史原因形成的违规“人情保”“关系保”16例,通过关联信息“一站式”直接办理特困群众医疗救助5564项,救助金额264万元,有效减少了过去群众现场申请办理费时费力的时间精力成本。
救助帮扶人文化,让民政服务群众“有情有理”。建立常态化大走访长效机制,局班子成员每半年到选择乡镇一个村全覆盖走访所有民政服务对象,局机关干部和乡镇民政办工作人员每季度全员“沉到底”,既精准走访“落地”核实民政服务对象基本情况,第一时间知晓民政服务对象真实诉求,同时又鼓励疏导服务对象向上向善,依靠自身努力与国家帮扶摆脱困境。“民政干部能沉下去,就与群众心贴得近。”县民政局副局长、老龄办主任郑学敏说,大走访一是能够把为民服务更落到实处,二是更能拉近与基层群众的距离,赢得理解支持。工作组实地走访了解到白果乡三清寺村蔡东凤老人子女在县城经营的水果店收入较好,一家人已超过低保标准线后,不是简单宣布政策标准,而是结合乡俗情理,讲清楚“让低保政策帮助更需要帮助的困难群众”道理,让老人心气平和退出享受低保政策。
“民心大于天。”青神县仅2017年共通过低保、特困供养等累计帮助城乡困难群众14362人次,资助10341名民政服务对象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真诚传递了“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爱心火炬,让惠民阳光真真切切洒在老百姓身上。
新闻推荐
八声甘州·三苏祠又飞红滴翠正春深,捧虔入苏祠。叹芳留百代,一门父子,谁使成斯?辗转思量今古,真个是难题。堪笑黄荆棍,打出何词。千载书城渺邈,幸放翁句在,犹被人提。愿莘莘来者,自幼得良师。并方平、欧阳...
青神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青神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