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强(右)与白云村党支部书记段平忠商讨灌溉沟渠建设相关事宜。
工作中的刘艳林(右)。
欧建上课中。
工作中的徐骁。
编者按
在“五四”青年节即将来临之际,本报记者走访了青神县部分青年,聚焦他们在各自岗位上锐意创新、甘于奉献、勇于担当的奋斗精神,通过他们的点滴事迹,展示新时代青神新青年的新形象、新作为。
高强
第一书记
助农脱贫奔康
本报记者 肖倩 文/图
“段书记,‘五一\’节后5组的灌溉沟渠就要开工建设了,到时候村上要安排专人到现场,加强与施工方的沟通协作,一定要保证工程质量。”4月27日,青神县白果乡白云村第一书记高强来到村里,与该村党支部书记段平忠商讨建设灌溉沟渠相关事宜。
2015年8月,高强来到白云村担任第一书记,经过调查研究,他发现白云村历来就有种椪柑的传统,因此,他决定发展椪柑产业,以此带动全村经济发展。他和村“两委”一起,带领干部群众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并对上争取资金、政策支持,新建蓄水池17口、山坪塘8口,整治沟渠9公里;新建产业道路3.5公里、沟渠0.5公里。
通过大家的努力,2016年12月,白云村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但高强并不满足于此,为了帮助村民销售椪柑,他除了做好身为县农牧局椪柑管理股股长的本职工作,去年,他在村里选了4名能说会道、有经营头脑的村民,将其培养成为椪柑销售代办员,截至目前,4名代办员已为村民销售椪柑近200吨。同时,他还为村里培养了3名年轻人搞电商,去年,该村70%以上的柑桔——“爱媛38”是通过电商销售出去的。
“感谢高书记的帮助,现在,我不用四处打工,在家就能挣到钱。”45岁的白云村村民杨永红说。今年年初,高强发现杨永红对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非常熟悉,便引导他回乡创业。如今,杨永红不但开了淘宝店,还在村里开了一家小卖部,日子越过越红火。
对于白云村未来的发展,高强有着明确的规划。“白云村椪柑专业合作社没能发挥作用,我准备把合作社打散重组,让其壮大起来,成为适应市场需求的专业合作社。”高强表示,村里将依托椪柑产业,发展乡村旅游,吸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回乡创业,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同时,他还计划对村里的老旧道路进行升级改造,在道路两旁种植花草树木、打造道路节点景观等,为未来的乡村旅游发展打好基础。
刘艳林
热衷公益
呵护儿童成长
本报记者 肖倩 文/图
“作为一名母亲、教师,能帮助孩子们全面发展我感到很快乐,这是我做公益活动最大的动力。”4月28日,记者在青神县第一家青少年儿童公益悦读坊见到了刘艳林,谈起为何热衷于关爱儿童的公益活动,她说。
今年三十多岁的刘艳林是一名小学教师。2015年9月,她来到青神县瑞峰镇天池小学轮岗交流教学,发现很多农村的孩子都是留守儿童,缺乏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渴望得到关爱。
天池小学有一位姓吴的小男孩没有父母,总是穿得破破烂烂,刘艳林为他买来了新衣服,但没多久,他的衣服又变得脏乱、破旧。经过家访,刘艳林发现,有很多人关爱着这个孩子,给他送去了衣物、书本等生活学习用品,但孩子的爷爷奶奶没有教给他生活自理能力,导致他没办法处理好自己的个人卫生问题。“我一方面与他爷爷奶奶沟通,让他们注意给孩子整理好个人卫生,一方面教给这个孩子一些生活自理方法,慢慢培养他良好的生活习惯。”刘艳林说。
为帮助农村孩子成长,刘艳林组织城里的孩子和天池小学的孩子开展城乡结对活动;组织乡村的孩子走进城市,到大学校园开展体验学习。2017年2月,在县妇联、团县委的帮助下,她注册成立了“青神县少儿发展促进会”;同年8月,她又建立了公益悦读坊,以帮助城乡青少年、儿童全面健康成长。
在刘艳林看来,阅读可以改变人生。她每月在悦读坊举办两次公益读书会,邀请教育名师与孩子、家长交流,提高家长的家教水平。此外,悦读坊每月还举办两次“幸福使者·母亲课堂”讲座,为大众免费讲解科学处理婚姻关系、亲子关系的方法,增强大家建设“幸福家庭”的能力,培育优良家风家教。
“我们悦读坊的活动是面向所有家长开放的,我相信知识可以帮助家长成长,让他们更好地教好自己的孩子。”刘艳林说。
在投身公益事业的3年时间里,刘艳林把大部分的业余时间用来做公益活动,难免疏于照顾家庭,丈夫起先还有些怨言,但现在却转变了态度,开始主动参与关爱儿童的公益活动。“我儿子参加了一些与农村孩子结对互助的活动后,变得越来越懂事,虽然年纪小,却能够主动关心别人。我丈夫看到这个变化,也开始支持我的公益事业了。”刘艳林表示,她给孩子们的影响是有限的,家庭的教育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着最重要的作用,“但只要我所做的公益事业能为孩子们的生活带去一点好的变化,我就会一直坚持下去。”
欧建
三尺讲台
感受平凡快乐
见习记者 胡秉曦 文/图
今年36岁的欧建是青神县学道街小学副校长、中小学一级数学教师。“我从师范学校毕业后,就进入了学道街小学实习,刚开始教的是自然,后来才开始教数学。”欧建介绍说,在这期间,他从不同老师的课堂里学到了很多,第二学年就被派到春苗小学授课,2003年回到了青神城区校本部,正式成为一名数学老师。
欧建告诉记者,从事小学数学教育工作18年来,让他感触最深的是“育人先育己”,“我们总是教育学生要有好的品德、有责任感、有爱心,老师也应该同样具备。如果学生觉得他的老师说话修养差,没有责任感,学生怎么会信服老师!”
在教学过程中,欧建始终秉持“先育人,后教书”的理念,尊重每一位学生的想法和兴趣爱好。“当初因为我教数学,所以我觉得数学最重要,每天都会布置很多的数学作业。”欧建说,后来他的观念发生了变化,因为他看到了许多数学不好的学生,有的画画得好,有的歌唱得好,有的舞跳得好……他们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精彩。“我突然明白了,数学并不是学生的全部,我需要跳出数学看学生,跳出学科想教学。”
正是这一理念,让欧建把数学教育放在了培养学生素质这一大前提之下去思考、去探索、去改革。在最近两年的班级家长会中,他几乎没有讲过数学的问题。在去年的家长会他讲的是“三心”教育:孝心、责任心、公德心;今年的主题是“改变孩子,首先从改变自己做起。“我认为,只要孩子品行好、习惯好、能吃苦,他的学习一般不会差。”欧建说。
在谈起对数学的理解时,欧建表示,数学有许多面,数学是幽默、是智慧、是哲理、是艺术……在谈到教学方法上,欧建表示,课堂一定要有趣,不要让学生感到无聊,要开展“和乐课堂”,不仅让学生从课堂中学到知识,也收获了快乐。
因业绩突出,欧建成为学校数学工作室负责人,连续15年获县教学质量优异奖,并先后受邀到广东佛山,山西太原,四川成都、乐山、自贡、德阳等地讲课,通过面对面授课、网络培训、送教下乡等形式指导省内外教师1万余人次。“我只是一个从事平凡事业的平凡人,我在这份简单而平凡的工作中,感受快乐、享受幸福。”欧建说。
徐骁
返乡创业
致力环保事业
见习记者 林琳 文/图
4月28日,记者来到青神县西龙镇某纸业公司废弃物利用项目建设现场,只见徐骁和工人们正在忙活。“项目建成后,将致力于废弃物的高效利用。”徐骁介绍说。
今年35岁的徐骁,是青神县大学生返乡创业成功的典型代表。2005年,大学毕业的他先后在两家大型企业的环保部门任职。谈到返乡创业的初衷,徐骁感叹道:“我和所有的80后一样,向往自由、充满热血、心怀梦想。选择回乡创业,是因为我的根在这里。”
2010年,徐骁回到家乡创业,并将创业项目锁定在环保产业。“之前我做的是家电销售,在机缘巧合下我选择了环保作为我的创业项目,并于2012年成立了自己的公司。”
“在治理企业污染物的过程中,我发现治污对企业来说是纯投入。后来我就想,如何将污染物转变成有价物?为此,我开始和别的公司合作研发蒸煮废弃物的高效利用项目,从而让企业乐于治污,勤于治污。”徐骁介绍说,预计今年年底,该项目将正式投入使用。“投产后,不仅能够极大地助力地方经济发展,还能从根本上解决相关造纸企业‘碱回收\’系统的污染问题,让废弃物成为有价物。”
“目前,我们已经与中石油等相关炼油厂签订了供货合同,公司也成了青神中学培养学生高科技知识的实践基地。”徐骁表示,未来他还会在其他行业运用他的新型环保技术,为家乡的建设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
新闻推荐
活动现场。本报讯(唐立新记者王丽文/图)为鼓励全县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儿童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日前,青神县图书馆开展了“你购书我买单”宣传活动。为更好地满足读者的多样阅读需求,该县图书馆推出...
青神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青神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