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眉山 今日彭山 今日仁寿 今日丹棱 今日青神 今日洪雅
地方网 > 四川 > 眉山市 > 今日青神 > 正文

青神竹编 联手国际奢侈品牌再扬“编” 一根竹子引领30亿元大产业

来源:成都商报 2019-04-29 01:55   https://www.yybnet.net/

张德明拿着一把编好的茶壶细细端详制作好的竹丝如秀发轻舞飞扬张德明正在指导制作瓷胎竹编

回忆起青神竹编从辉煌到冷落再到新生的这段历程,67岁的张德明觉得和自己的经历很相似。任过音乐教师,做过职校校长,人生数度转折后,他又回到竹编事业之中,并专注提高技艺。现在,他是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青神竹编传承人,也是青神竹编圈子中的“四大家”之一。

四川省青神县,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竹编艺术之乡,拥有国际竹编工艺美术大师1名,国家级竹编工艺美术大师1名、省级4名、市级20名,高级工艺美术师109人。张德明能获得这样的荣誉,并不容易。

更不容易的是,张德明“策马扬编”三年,让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青神竹编获得世界某著名奢侈品牌认可,与世界著名奢侈品合作,严苛的制作要求和对工艺的极致追求,推动青神竹编这一古老工艺与时尚融合,再次闪耀在聚光灯下。

依靠与该奢侈品牌合作,仅张德明一年就可卖出价值近五百万元的瓷胎竹编。

如今,青神县将竹编升级为该县的品牌形象,举全县之力发展竹产业,已形成20家竹编龙头企业。竹编工艺制品、竹纤维纸品、竹制品……从单一品种到25个大类、3000多种产品,竹编产品远销欧、美、澳以及东南亚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竹产业总产值达30亿元。

“落”编

时代变化外来冲击 职校校长回归竹编事业

作为文化部命名的全国唯一的竹编艺术之乡,青神竹编不仅历史悠久,而且技艺精湛,近年来涌现出一大批竹编工艺大师,张德明便是其中之一。

4岁时,张德明首次跟着奶奶学习竹编技艺,也第一次对竹编有了自己的认识。读书时,张德明编了十几天的竹编,挣到了自己的第一桶金:4.8元。之后,张德明开始学习竹编,上世纪八十年代,青神竹编作为传统手工艺品,以其独特的艺术审美价值,曾风靡一时。“当时川内峨眉山、青城山等景点卖的竹扇,很多都是青神所编。”

上世纪九十年代,伴随着众多竹编艺人的成熟,青神竹编手工编织技艺走向了新的高峰。《中国百帝图》、《清明上河图》等数以百计的精品,使青神竹编名扬天下。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由于青神竹编作为工艺品的实用价值有限,定价较高,品种单一,受外来竹编产品冲击,导致竹编这项古老手艺停滞不前。“同样一套茶具,外地的做工简单,价格可能就五十元,青神竹编一度被市场冷落。”而彼时的张德明,在任过音乐教师,做过职校校长,人生数度转折后,又回到竹编事业之中……

“扬”编

反复精研新技艺 三年牵手国际奢侈品牌

2008年,一家国际著名奢侈品牌打算创造一批结合时尚和传统的高档竹编产品推向全球市场,他们找到青神,挑中了张德明。

双方达成意向后,张德明派自己作坊里的骨干张师傅驻扎上海编制竹编样品,以方便和品牌方直接当面沟通,自己则在青神和张师傅遥相呼应。

喜欢什么样的风格?品牌方的要求很模糊:你们随便编,我们看着好就行。

这个没有标准的标准,其实很难拿捏。左思右想后的张德明提出用两根丝交叉起来编的想法,也即是双线交叉走丝。

所谓双线交叉走丝,当经篾增加至两根,编篾也增加这两根时,编制的空间就发生了变化,又创造出另一个图谱来,一层层攀援经篾而上的编篾,交织成两种图案,本来紧扣在瓷胎上的线条开始流动起来,变得生动。果然,双线交叉走丝法,得到了对方的初步认可。

第二年,接替张师傅的刘师傅,尝试用更细的竹丝编织,让作品的线条变得更加生动,所选用的0.43毫米竹丝是张德明迄今为止使用过最细的丝。“这种竹丝的要求特别高,每100斤慈竹原料中最终只能采用8两竹丝,制作中哪怕有一点点的瑕疵只能放弃重来,每完成一套作品,我们差不多要耗去将近2000个工时。”

“要的就是这个效果,太好了。”对方相关负责人在看了他们的最终作品时,眼中闪过一丝亮光。这距离最初提出合作,已整整过了3年。

“新”编

竹编和时尚结合 推动工艺极致追求

在没与这家世界奢侈品牌合作之前,张德明做过平面竹编和瓷胎竹编,一年销售额不过几十万元。而今,仅依靠和这家世界著名奢侈品牌合作,张德明一年就可以卖出近五百万元的瓷胎竹编。4月18日,记者联系上该国际著名奢侈品牌的相关负责人,其证实张德明与他们合作多年,如今仍在为他们提供竹编产品,不过因双方签署了保密协议,相关细节不便透露。

在四川省青神县,张德明并非唯一与大品牌合作的竹编人。

青神县委宣传部数据显示,青神县20万人,有上万人在从事竹产业,青神竹编产品远销欧、美、澳以及东南亚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竹产业总产值达30亿元。

张德明认为,与世界著名奢侈品合作,严苛的制作要求和对工艺的极致追求,推动青神竹编这一古老工艺与时尚融合,促使更多的青神竹编人以全国乃至全球品牌标准提升技艺。

“以前我们的竹编人,编一套瓷胎竹编,只能卖几百上千元,与他们(国际奢侈品牌)合作后,一套就卖上万元,这不光是几百上千元和上万元的差距,还有一个认知上的差距。”青神县竹编产业园区党工委副书记、纪工书记陈刚介绍,现在,张德明等许多青神竹编人都有了自己的公司和品牌,其中一些品牌早就走出国门,提升了整个青神竹编、在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名气。

“扩”编

缺高端竹编人才 送上门的订单无法满足

4月17日中午,在张德明的工作室内,8名年轻女性正在白炽灯下制作瓷胎竹编。受制于青神竹编均由手工完成,一个熟练的工人,每月仅能完成三套瓷胎竹编茶具。

“现在一共15个工人,加上自己和两名弟子,一年产量也仅有千套左右。”张德明说,“许多非遗作品是生产出来没有销路,而我想扩大规模,但没有高端人才,送上门的订单都不敢接。”

培养一个高端的竹编工人,短则半年,长则数年,有些竹编工人,已经浸润了十余年,但对双线交叉走丝法,依旧不太熟练。

张德明说,竹编工艺十分繁琐,每道工序必须精细严密,像分层分丝这些工序是现代技术和机器无法替代的。竹丝很细软,要紧贴着瓷身编织,不仅力度要拿捏得当,还特别费眼睛。很多人做到五十多岁,眼睛花了,就不能再继续做了。整个过程还要做到心无旁骛,确保不出错。

这也不是张德明一人所面临的难处,在青神县的几家竹编公司里,都存在高端人才匮乏的情况:订单纷至沓来,产出能力有限。虽然青神县每年都针对竹编人员开展各种培训,但现实依旧不乐观。要编出精美的竹编,就需要过硬的技术,这必须经过时间的积累。

“培训一般以半年为限,一人领35元/天的工资,包一顿饭,许多人学会基本的(技术)就离开了,即便能坚持半年的,也未必能达标,很少人会再留下来学。”张德明说,2018年自己培训了20多人,但没有一名工人能合格地留下来。

“转型不是转行,优质产品还是核心。”张德明说,除了在资金投入、品牌合作上加大力度,还要利用国际大品牌的渠道进行销售。不过,有一个底线坚决不能越过:不能降低产品标准。

视角

“扬编”不停歇

眉山还在做什么?

张德明等人思考的,其实,眉山市相关部门也正在努力。

“政府扶持是保障,人才培养是关键,产业发展是支撑,会节活动是平台。”陈刚说,如果只是延续传统做法,这个产业必定面临滑坡的风险,转型势在必行。青神县竹编产业园区党工委副书记、纪工书记陈刚说,这些年,青神县积极整合力量,推进青神竹编“非遗”品牌产业化发展,将竹编产业作为青神县的品牌形象,不但出台产业扶持发展政策,每年给予上千万扶持资金,着力打造国际竹编艺术城。现在,竹产品已成为青神农林、旅游、三产等支柱产业。“要让青神竹编在会节中扬名,在生产中传承,提升工艺,主动对接市场,在研发中创新,在培训中弘扬。”

眉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杨宇认为,当前,眉山市政府已将青神竹编的保护与发展纳入“十三五”规划,推动青神竹编走产业化、市场化道路,力争在“十三五”时期将竹编产业做成产值过百亿、带动百万人就业的“双百”产业。

如今,眉山竹编大师们的态度,更让杨宇感慨,他说,让传统工艺成为时尚的缔造者,需要想象、实干,更需要坚守。这些坚守的艺人,他们对待自己手艺的态度,是中国传统工艺传承人的缩影,也是这个时代赋予传统艺术的崭新内涵。

郑淼 红星新闻首席记者 蒋麟 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好样的! 徐彬洋参评全国“新时代好少年”

本报讯(记者王丽)近期,“新时代好少年”学习宣传活动正在全国火热开展中。昨(25)日,记者获悉,眉山市少年徐彬洋被推荐参评全国“...

青神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青神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 青神竹编 联手国际奢侈品牌再扬“编” 一根竹子引领30亿元大产业)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