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邱文清 张忠苹 特约通讯员 潘建勇)8月5日,仁寿县龙桥乡江西村村委会活动办公室。已过午饭时间,村“两委”一班人仍然陪着县残联和医院的工作人员为村上部分老人做白内障检查。
村党支部副书记李吉春的手机响起微信提示音,一个名叫“江西大家庭”微信群弹出一条消息,“我母亲觉得没问题,不想来查,我再打电话催下她,麻烦再等一下。”“好的,你联系后给我们回个话,我们好安排时间。”李吉春回复道。
37岁的李吉春,在乡里中学当过十几年代课教师,今年初村“两委”换届,李吉春当选为江西村党支部副书记。为了做好群众工作,李吉春动起了脑筋:“何不建一个面向全村群众的微信群,以后要通知村里的事情,就不用靠打电话、骑摩托车跑那样劳神费力了?”
想法提出来,大家挺支持,这个群取啥名?村党支部书记吴正光说,都是乡里乡亲,就叫“江西大家庭”,表明大家都是一家人。从村组干部到乡里乡亲,一传十十传百,这个微信群的人数如今已达到了161人。从通知村民开会到办理各类实事、从上传民生政策文件到“晾晒”脱贫攻坚变化,“江西大家庭”带来的不仅是村“两委”工作效率的提升和给村民办事的便捷,还在不经意间搭起了一座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的“连心桥”。
6月份,村里为家庭中有18岁以下孩子的家庭办理计生综合家庭政策保险。刚开始,留在村中的部分老人并不太理解,李吉春及时把政策上传 “江西大家庭”微信群后,群里讨论得热火朝天。第二天,到村委会主动来申请办理的老人多了起来。“娃娃们昨晚上专门打电话来说这个好政策,划得来,喊我们赶快办!”老人们的解释解开了李吉春的疑惑。“群里的年轻人大多在外工作,文化多、见识广、视野宽,对政策的理解比家中的老人更透彻、更清醒。政策发在群里,他们去跟自己的父母做工作,比我们面对面的解释更容易沟通,效果更好。”吴正光高兴地说道。
如今在龙桥乡,已有五个村建好了干部群众微信群,一个个小小的村级 “大家庭”微信群,正联起线下与线上、村内与村外,干部与群众之间的距离。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郭侨)富有强大生机及广阔前景的乡村旅游已成为当下旅游发展新方向,近期,仁寿县多措并举,精准发力,助推乡村旅游发展进程,为产业提档升级点亮了“导航灯”。打捆式包装。引进青旅城市等行业龙...
仁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仁寿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