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佳
依靠全国4.7%的耕地,养活了全国6.6%的人口,农业,是四川的一块金字招牌。如何擦亮金字招牌?当前,借力“互联网+”风潮,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成为四川省农业转型升级重要举措。
8月18日,在天府新区(仁寿)举行的首届“互联网+农业"论坛上多名涉农学者、机构和地方政府负责人分享了发展“互联网+农业”的经验和体会。尤其对于如何有效推动生鲜农产品上行,不少与会者表示必须建设相关质量体系,结合地域特色深度挖掘市场。
生鲜电商发展倒逼标准化生产
这次买的橙子没有上次的大,也不及上次的甜?是质量出了问题?线上购买生鲜农产品的消费者常常会有这样的困惑。
“作为一种非标品,农产品上行确实需要质量体系的支撑。”据省商务厅电商处副处长罗汝奎介绍,今年1-6月,四川省农村网络零售额实现了333.63亿元,占到了全省网络零售额的22.41%。但商品标准化程度低,物流成本高、周期长等问题仍严重。罗汝奎认为,生鲜电商的发展已经倒逼各地提升农产品质量水平,必须通过分级、保鲜和标准化的生产让农产品真正变成“网货”。
对此,安岳县委书记许志勋表示认同。“无论是传统模式,还是凭借互联网,保证产品质量是制胜市场的先决条件。”作为深度“触网”的“川字号”农产品代表,安岳柠檬近5年来的电商交易额已累计超过40亿元。在许志勋看来,成绩的得来首先取决于质量的不断提升。近年来,通过加强源头控制,完善生产标准,建立可追溯体系等举措,安岳柠檬越来越契合电商发展需要。
“农产品要适宜网络销售需要解决三方面问题:规模、物流和标准化。”京东农村电商扶贫战略首席专家李敏认为,农产品上行路要打通需一系列生态体系的建设,包括质量监控、品牌打造、冷链物流,以及“企业+电商平台+政府”共同推动。
契合网络消费特色加强溯源体系建设
“做精品产品的同时,溯源体系的建设也很重要。”北川县县长翟永安以北川县为例,作为农业县,北川县域海拔落差达4200多米,可用农耕地仅20余万亩。这注定了北川更适宜走精品农业之路。“所以我们结合本地特色,大力发展川药等特色产品。”翟永安认为,由于网上购物的特殊性,发展农村电商,在不断夯实产品品质的同时,必须做好产品溯源,才能提高消费者的信赖度和消费体验。目前北川已经在川药方面建立了覆盖种植、运输、销售各个环节的溯源体系。
而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主任白明则提醒到,在发展农村电商时,要注重发展跨境电商,拓展销售半径。“传统的对外贸易,很难做到小批量多品种,但跨境电商可以破解这一难题。”白明表示,跨境电商拉进了四川与国际农产品市场的距离,为打响“川字号”农业品牌,创造了良好机遇,四川应该把握好当前发展机遇,大力发展农产品跨境电商。要支持建设农产品出口跨境电商平台、境外生产基地,要在冷链物流上下功夫。“今年,四川省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建立就是一个很好的机遇。”
新闻推荐
部门联动 业主配合 有效治理养殖污染 本报记者 钟烨 文/图
现场提出整改方案。仁寿县板燕乡是典型的农业乡镇,除东风渠流经全乡外,辖区内还有3条小规模河道,全乡宜养区内有规模以上养鸡场3处、养猪场2处。“河沟里的水怎么这么黑?”7月下旬,该乡油村村不少村民...
仁寿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仁寿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