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城区多色谱景观带。
本报记者 古良驹 摄苏轼公园。
本报记者 古良驹 摄生态眉山。 本报记者 古良驹 摄
城市湿地。
(市林业局供图)春到三苏祠。
(资料图片)岷东新区樱花长廊。
(资料图片)城市绿肺。
本报记者 周军 摄生态家园。 本报记者 周军 摄
吉佳 本报记者 王允浩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大力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将建设生态文明和实施绿色发展放到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作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眉山市抢抓历史机遇,迅速启动“绿海明珠”“千湖之城”“百园之市”三大生态惠民工程,助推全域生态化、全域景区化,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就,谱写了一篇篇绿色发展华章。
统筹“三大工程” 为群众营造绿色福利
眉山是一座年轻而古老的城市,“绿”是其基调、“水”是其灵气、“景”是其形象、“文”是其灵魂。市委、市政府在“绿海明珠”“千湖之城”“百园之市”三大工程建设过程中,力求做足“绿”、做活“水”、做美“景”、做特“文”,赋予“三大工程”生态精髓的同时,使文化对环境形成辉映与升华,实现生态与人文的统一。
做足“绿”,就是要坚持实施“绿海明珠”建设,坚持全民动手人人参与,努力增加全市绿地,进一步放大“绿海”效应。
做活“水”,就是要坚持实施“千湖之城”建设,努力改善水质、增加水域面积,实施引水入城、引水入镇、引水入村、引水入园,为居住环境增添灵气。
做美“景”,就是要让“绿海明珠”“千湖之城”“百园之市”相互辉映相互促进,叠加“三大工程”建设的作用力,坚持按景区标准规划建设城市(镇),建好园林、景观,搞好城市形象设计,打造更多亮点。
做特“文”,就是要为城市发展注入灵魂,深入挖掘东坡文化、长寿文化、忠孝文化、蚕丛文化等独特的城市文化内涵,并在“三大工程”建设中恰当地表现这些文化。
如今的眉山,满目青山绿水,处处鸟语花香,公园、绿地、青山、碧水、蓝天、白云,自然与人文景观交融,呈现出一幕幕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动画面。
通过不懈努力,全市“绿海明珠”建设水平全面提升,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逐步凸显,取得显著的建设成效。全市新增公共绿地40万余亩,建成东坡城市湿地公园等上千亩规模的大型综合性公园10余个,主要交通干道建成多色谱林业景观带148公里,建成岷江水上绿色走廊24公里,建成集镇拥翠广场52个、“绿色家园村”94个,园区新增绿地5000余亩,全市森林覆盖率增长4.88个百分点,达到48.61%,城乡绿化覆盖率增长5.16个百分点,达到51.89%,极大地改善了城乡人居环境,加快推进了城乡绿化一体化进程。
市委、市政府描绘“千湖之城”治水蓝图后,各级各部门高境界、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建设“千湖之城”,大作为、大气魄、大视野建设生态眉山。市级单位、部门和六区县先后编制完成了《眉山中心城区中心水系规划》《眉山市大东坡湿地策划与规划》《眉山水系建设保护规划》《眉山市引水入城、引水入镇、引水入村、引水入园规划》等一系列规划,并按照规划坚定不移推进“千湖之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近年来,全市各级各部门以统筹城乡推进治水兴眉,扎实推进“增水工程”“活水工程”“见水工程”“碧水工程”“甜水工程”。截至目前,全市“千湖之城”建设已实现新增和恢复水域面积106平方公里,水域面积占国土面积比重由6.95%提升至8.43%。
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升眉山城市形象和城镇化发展质量,2014年,眉山市组织编制了《眉山市百园规划》。截至目前,“百园之市”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东坡城市湿地公园、苏洵公园、苏辙公园、仁寿中央水体公园、彭山“寿乡水岸·五湖四海”湿地公园、洪雅引青入城带状公园、丹棱大雅堂公园、青神中国首家竹林湿地公园等项目陆续建成投用,为群众休闲健身提供了活动场地,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
从建市之初仅有几个公园,发展到“坐拥”各级各类公园123个,眉山初步实现百园之市建设的近期目标,兑现“步步见景、500米见园”的承诺。预计到2030年,眉山市还将在提升现有7个国家级和省级旅游景区基础上,再争创省级旅游景区2个,全面建成市级现代农业休闲观光园3个,建成岷江和106线乡村文化休闲旅游带,建成高速公路门户公园12个,实现眉山城市、各区县公园绿地服务范围全覆盖。届时,全市公园总量将达到262个,实现“生态宜居眉山、生活品质眉山”。
厚植绿色生态优势 提升眉山核心竞争力
目前,眉山市正在打造“三大工程”升级版,实现美丽眉山“项目化”、目标任务“责任化”、形象进度“年度化”、要素保障“清单化”、工作推进“制度化”。做绿色“加法”,研究制定《推进绿色发展加快建设美丽眉山的项目实施方案》,坚持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效率治理、高标准保护。
厚植绿色生态优势,全力绘就美丽眉山生态蓝图。眉山市以“三山三水、百园百廊、千湖千村”作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总体布局,力求充分发挥全市山、水、林、城、田等自然生态景观特色,全力将眉山打造成为四川盆地一颗璀璨耀眼的“绿海明珠”。目前,眉山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进展顺利,基本编制完成《眉山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一幅“三山三水,百园百廊,千湖千村”的美丽眉山生态蓝图正渐次展开。
“三山”,指构建以瓦屋山、龙泉山、总岗山为主体的城市绿色屏障。加强山地森林保育、生态风景林定向培育、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康养游憩资源开发,保障眉山生态安全、扩充城市环境容量和休闲空间,形成承载城市森林文化的重要基地。
“三水”,指构建以岷江、青衣江、黑龙滩为主体的城市蓝色生态带(区)。加强河流湖泊湿地自然形态的保护和恢复,建设自然弯曲的生态岸线,适度发展滨水生态休闲产业,形成“以水为魂、以林为体、林水相依”的蓝色生态区。
新闻推荐
昨天我整理书柜,影集里有两张在同一地方照的相片,那是在中山桥上的留影。1990年,我和同事张华去兰州参加自学考试,时间是四月二十五日。周六考完《哲学》和《政治经济学》,张华说:“好不容易来了,我们先...
仁寿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仁寿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