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通讯员 潘建勇)
“我们村没有可靠水源,常年干旱,又是一个仅靠农作物种植的纯农业村,长期以来,村民的生产生活用水只有通过柴油机到沟底去抽。今年政府要在我们村新建机电提灌站,全村村民十分欢迎,有几户村民已经计划好了,发展水果种植了。”8月21日,仁寿县宝飞镇永固村党支部书记周碧英对前来规划新建机电提灌站的技术人员激动地说。
像永固村一样,到2020年仁寿县绝大部分高台地区都将享受到机电提灌站带来好处。
虽然该县每年农机部门都要组织资金和技术人员,对提灌站进行维修改造,但由于七成以上的机电提灌站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大部分机电提灌站存在带“病”运行或无法运行的现状。
面对机电提灌站不足和乏力的现状,为解决无法自流区域和高台地区的大面积灌溉问题。仁寿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及时组织财政、农机深入60个乡镇对提灌站建设进行了一次彻底的普查,将提灌站维护和建设纳入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重要内容。制定政策加大提灌站建设投入力度,采取国家、集体、农民一起上,多方筹措资金,共建提灌站的思路,在争取上级补助资金的同时,从今年开始,县财政由过去的每年预算安排120万元增加到600万元,将连续四年共投入2400万元用于提灌站建设和维护。
“今年我们首先在贫困村和产业结构调整好的村新建35座,改造维修120座;到2020年,全县将新建158座提灌站,维修改造402座提灌站,新增灌溉面积37万多亩,到时全县的农业将实现‘全域机电提灌\’。”仁寿县农机局局长唐建彬介绍。“提灌站建与不建,怎么建,谁来建,我们推行群众全过程参与模式,由群众说了算,通过民主决议,实行民建民管的建设机制,改变过去政府为主体的直接建设模式,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
新闻推荐
捕捞“稻花鱼”。本报讯(白全安记者钟烨文/图)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稳粮增效,稻鱼共赢。正值秋收时节,在仁寿县古佛乡打谷村贫困户汪国兵的两亩水田里,稻穗低垂,鲤鱼、鲫鱼成群游弋,一派丰年景象。今年,该村...
仁寿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仁寿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