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收割机田间进行收割。
颗粒归仓。
9月,仁寿水稻的秋收工作进入尾声,全县61万亩稻田已有80%完成收割。今年,在县农机局、各乡镇、农机专合社的协调合作下,大小农机逐渐取代传统“庄稼把式”,成为稻农收割的首选。不仅如此,从集中育秧到农机插秧,再到农机收割,仁寿水稻产业正在全程机械化的供给侧改革之路上大踏步前行。
多形式宣传农业机械化
推动农机专合组织发展
“让想种田的人会种田,让会种田的人能赚钱,这是我们的生产理念……”8月15日,在仁寿县农机局的组织下,22名农机合作社负责人前往东坡区好味稻水稻专业合作社学习取经,该社理事长李相德向他们分享了心得与经验。
“农机合作社的快速发展,极大提高了农机组织化程度,同时也方便了农户与营机户的沟通和交流,为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和标准化生产奠定了基础。”该县农机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从2015年起,国家出台了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该局抓住农机具享受财政补贴的机遇,因地制宜,通过多种形式,在农民中大力宣传农业机械化的先进性,并鼓励引导县内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
今年,仁寿县被省农业厅列为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核心示范区项目县。为推进项目落地落实,县农机局组织专家和相关人员制定实施方案,以水稻等农作物为对象,重点探索总结全程机械化的技术路径、技术模式、机具配套、操作规程及服务方式,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并建设了满井镇战斗村、珠嘉镇踏水村、曲江镇水池村3个示范点。
全面发挥综合效应
提高全县农机化水平
9月1日,在仁寿县大化镇下坝村,农机手付远强驾驶着一台“久保田888”联合收割机在稻田里来回穿梭。收割机驶过之后,留下一排排整齐的稻茬,切割、脱粒、粉碎稻杆等工序一气呵成,不到半小时,2亩4分田里的水稻就全部收割完成,装上了卡车。
据该县大地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力勇介绍,这款收割机是合作社新添置的高端农机,具有作业效率高、耐高湿烂田块、维护保养简便等特点。市场原价34.7万元,购买过程中享受国家补贴39950元,节约资金超过10%,为进一步服务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合作社还购买了两台价值16.4万元的水稻烘干机。
据了解,仁寿县现有农机专合社27家,其中规模较大的6个合作社被县农机局选为示范区项目主体,以提供“一条龙”农机服务的方式,引导农民通过转包、租赁、合作、入股发展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承担2万亩示范项目建设重任,以点带面,不断提高全县农机化水平。
“要不是村干部帮忙联系收割机,这2亩田我一个人不知道要收到什么时候。”8月24日,看着家中一袋袋金黄的稻谷,仁寿县古佛乡响簧村贫困户张吉川高兴地说。今年水稻成熟时,该乡在各村成立以村支书、村主任为组长的秋收指导服务组,外出联系收割机服务稻农,每天深入田间,赶晴天、抢时间进行秋收。
目前,该县有不少乡镇专门设有机收服务站,并安排了专人负责联系当地或跨片农机进行作业。在机收工作中实行“包片、包村、包机”责任制,签订机收责任书,通过“村村通”广播、标语、宣传车、传单等形式宣传机收政策法规,并对农机与农用车辆进行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对农机手进行安全生产培训,确保农机作业安全高效。
截至2016年年底,该县农机总动力达81.6万千瓦,拥有拖拉机1969台、联合收割机602台。农机户在政府与市场的双重引导下纷纷加入农机合作社,有序进行组织作业,解决了农户分散购买和经营农机具等问题,促进了农机综合效应的发挥,夯实了仁寿县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高速发展的基础,受到农民的一致欢迎。
新闻推荐
本报讯(李乐)当前,雁江区公安分局大力开展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专项行动,民警在工作中以实际行动杜绝“微腐败”。8月24日,清水派出所户籍民警张通达在给群众办理业务过程中,发现其户籍信息处于...
仁寿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仁寿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