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新闻 彭山新闻 仁寿新闻 丹棱新闻 青神新闻 洪雅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眉山市 > 仁寿新闻 > 正文

砥砺奋进的五年之三农篇“三个新型”助推“三农”工作更上一层楼 张敏红 本报记者 郭侨 文/图

来源:眉山日报 2017-09-25 07:33   https://www.yybnet.net/

丰收在望。赏花经济。水果丰收。丰收。(资料图片)谢安乡蔬菜基地。(资料图片)玉米机械化收获示范现场。文宫镇石家社区桃花节。(资料图片)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仁寿县全面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抢抓天府新区建设等重大机遇,深入实施“以农为主、统筹城乡”发展战略,加大强农惠农富农力度,持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全力发展都市近郊型现代农业,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村变样、农民增收。

培育新型经营主体 推进农民身份转变

日前,富加镇章平村的佛手基地负责人周富彬正在筹备佛手采摘工作,进一步扩大佛手销路。从一名普通农民,摇身一变成为“农场主”,他在摸索期间,得到了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从讲解政策到流转土地,再到为基地组织劳动力,周富彬对当地政府和百姓的支持充满了感激之情。

和周富彬一样,宝飞镇永固村的黄建琴也在近几年间实现了“身份转变”,专注发展养殖业。如今,她的养鸽场内,一排排整齐的鸽笼中喂养着3500余只白色、灰色、棕色的鸽子。黄建琴和家人每天做着喂食、捡鸽蛋、打扫鸽笼等工作,为家庭走上致富路而忙碌着。

在下一步工作计划中,仁寿县将继续按照“以农为主、统筹城乡”的总体发展要求,积极发展适度规模的专业大户,引导农民向现代农业业主转变;鼓励大中专毕业生、返乡农民工投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让职业农民在现代农业建设中大显身手。畅通农产品流通渠道,壮大农业产业规模,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允许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林权证、土地承包经营权、土地流转预期收益、流转土地的地面附着物等进行抵押担保贷款,解决现代农业业主及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生产贷款难题。到2020年,新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社100个,达到809个,新培育市级以上产业化龙头企业3个,达到24个。

打造新型农业业态 促进产业融合发展

用抓工业的理念抓农业,用景区的思维开发农业,近年来,仁寿县不断转变观念,推进农区变景区、劳动变体验、产品变商品,实现现代农业产业转型升级。该县把发展特色农业作为繁荣农村经济的切入点,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坚持走集约化生产、多元化发展、多样化销售、规模化经营的特色农业之路。

统一规划打造基地。该县认准农业发展趋势,对全县现代农业发展进行总体谋划,引入县属国有企业打造平台,整合涉农资金形成合力,高标准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园。坚持“统筹规划、先行试点”原则,统筹编制全县现代农业发展规划。以县域东部、南部为重点,按照现代农业“六化”标准,形成“一带两园多基地”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布局,打造50万亩高质、高产、高效现代农业产业园。结合仁寿优势产业,规划建设柑橘产业园、枇杷产业园、梨产业园和青花椒产业园,发展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先期在富加镇、农旺镇、石咀乡等乡镇试点,打造3万亩高标准引领示范样板,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经验后,逐步向全县推开。

发展特色产业。截至2016年年底,该县围绕“粮、猪、果、蔬、渔、花”等特色优势产业,重点建设了眉山天府花海观光农业园区、四川省现代粮食产业仁寿示范园区2个农业园区和珠嘉粮食、清水花卉、文宫枇杷等12个万亩特色产业基地,建成“一村一品”专业乡镇16个、专业村210个。

加快农副产品进程。推动“东坡味道”仁寿食品产业加快发展,鼓励休闲农业经营主体对全县优质农副产品通过要素流动、资本重组和品牌整合,培育一批“叫得响、传得开、留得住”具有仁寿特色的知名品牌。截至2016年年底,已创建“中国特产之乡”3个、“国家地标”产品3个,有机食品4个,绿色食品13个,仁寿农产品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充分利用流通网络,发展农副产品电子商务,开展农超对接,实现与成都超市、农贸市场的产销互动。建立“中国特产·仁寿馆”,推动仁寿土特产通过京东发售全国。2016年赶场小站举办首届农产品推广月,销售不知火1.3万单、5.2万斤,销售血橙1.2万单、4.6万斤。

吸引都市观光功能增强。推进第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用景区思维经营农业,推动农区变景区、劳动变体验、产品变商品,带动农业从单一的食品保障功能逐步拓展为传承文化、农事体验、休闲观光旅游等多功能产业。充分发挥曹家百年梨乡、蝶彩花卉基地、文宫中国枇杷之乡等旅游项目的示范效应,成功举办曹家梨花节、文宫桃花节、曲江樱花节等会节,吸引城镇周边群众观光,带动乡村旅游蓬勃发展。

深化新型农村改革 盘活农村可用资源

以成为全省16个农村改革综合试验区之一为契机,仁寿县深入推进综合试验区改革工作,牵头协调相关部门大胆实践,推进“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和“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模式,构建农民增收利益联结机制,帮助农民实现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

拓宽村集体经济收入来源改革试点。2015年统筹安排新农村示范片项目资金315万元,支持清水镇百花村清见基地和金白村茶花博览园建设,并将项目资金建成的8.7公里生产作业道和5公里排灌渠系量化为村集体资产,出租给清见产业园和茶花博览园的业主进行有偿使用,通过改革分别为百花村和金白村每年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1.8万元和1.3万元以上。2016年,在大化镇、凤陵乡、方家镇等6个乡镇试点财政资金支持业主基础设施建设,业主每年按1.5%—2%比例向村集体缴纳租金,解决扶持现代农业业主和增加村集体资产“双难”问题。曹家镇推广财政支农资金“补”改“投”试点,将30万元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奖补资金作为村民委员会入股梨膏糖厂建设股金,村委会按股分红,增加村集体经济收益。

创新农业经营方式。文宫镇石家社区创新“农户+合作社+公司”模式,引进投资开发公司发展乡村旅游,农民获得房屋、土地、水果、务工、分红“五项收入”。大化镇龙门生猪养殖合作社创新“保底分红+二次返利”模式,将社员入股现金和财政投入量化为股权分配给社员,合作社统一生产经营,年终按社员股金的10%发放基础分红,盈余部分的40%作为二次返利,2015年,入股农民通过保底分红收入36万元、二次返利收入18万元,户均最高收入达60000元。仁寿县春满园种植合作社创新“两统两返”模式,采用反租倒包将清见园区划分成50亩一个单元,反租给农户管理,按月支付农民工每月2000元的基本工资,并对农民实施绩效考核,赢利二次返利,农民变身创业者,除租金、工资外,还可获得分红收入,平均每户每年再增收1400元以上。

探索互助共赢模式。为解决贫困村精准贫困户脱贫致富奔小康,景贤乡同意村探索“公司+支部+协会——带农户”产业扶持发展模式,即农民占比20%、村党支部占比5%、协会占比10%、公司占比65%的利益联结机制。农户在除享有年终利润的20%分红外,还享有土地流转收益、国家耕地地理保护补贴、合理间种收入和基地的务工收入等。生产标准化、规模化、规范化的提升,增加了公司、协会利益。同时,帮助贫困村脱贫摘帽发展,加速农民小康进程。

新闻推荐

文宫镇: “把脉会诊”夯实基层党建工作

本报讯(记者梁昊)为进一步夯实党建工作基础,有效提高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水平,仁寿县文宫镇结合县、镇半年考评结果,及时反馈、限期整改,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逐一“把脉会诊”。镇党委组织召开党委专...

仁寿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仁寿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砥砺奋进的五年之三农篇“三个新型”助推“三农”工作更上一层楼 张敏红 本报记者 郭侨 文/图)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